了许多。
徐光祚满意地点点头,又转向县丞:"本县的丈量工作,务必公平公正,不得有误。若有大户阻挠,立即上报,本官亲自处置!"
"下官遵命!"县丞躬身应道。
处理完这起事件,徐光祚登上马车,继续赶往下一个县城。车内,他的幕僚递上一份密报。
"大人,据密探回报,江南各地类似的阻挠事件已有数十起。背后多有地方士绅、豪强指使。"
徐光祚冷哼一声:"果然不出陛下所料。这些人表面上不敢再公然对抗朝廷,暗地里却是招数不断。"
"那...大人准备如何应对?"
徐光祚眼中闪过一丝寒光:"陛下已有明旨,对首恶必严惩不贷。传我命令,加派人手,严密监控各地士绅动向。一旦发现阻挠改革的证据,立即拿人!"
"大人,这样会不会..."
"会不会什么?"徐光祚打断道,"你以为那些人会善罢甘休吗?若不是陛下先发制人,雷霆手段镇压了江南首恶,现在的局面只会更糟!"
幕僚不敢再言,只得应声。
徐光祚望着车窗外飞逝的江南景色,喃喃自语:"陛下洞若观火,早就预见到这一切。江南改革,任重道远啊..."
京城,紫禁城。
崇祯皇帝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案头堆满了来自江南各地的报告。
"陛下,您已经连续批阅了六个时辰,该休息了。"方正化端着参茶,轻声劝道。
崇祯揉了揉太阳穴,苦笑道:"哪有时间休息?江南那边,情况比朕想象的还要复杂。"
他拿起一份奏折:"徐光祚奏报,江南士绅阻挠'摊丁入亩'的手段层出不穷。明的不行,来暗的;硬的不行,来软的。这些人,真是油盐不进啊!"
方正化叹息道:"陛下,改革之路本就艰难。江南士绅根深蒂固,非一日之功可以撼动。"
"朕知道。"崇祯放下奏折,"但朕没想到,即使经过'靖南'行动的震慑,他们还敢如此顽固。看来,还需要更强硬的手段。"
"陛下三思啊!"方正化急道,"江南刚刚平定,若再大动干戈,恐怕..."
崇祯摆摆手:"朕不是说要再来一次大规模清洗。但对那些明知故犯、阻挠改革的首恶,必须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江山:"江南是大明最富庶的地区,若连这里都无法掌控,何谈治国安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