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次祭文合订,见证炮阵成长。
术赤系千户们的狼纹帐设在坛东,帐前拴着献的战马,马鬃系红绸,每匹都烙 “助防” 印。乌尔图捧着祖传的弓上前:“愿率部护炮阵左翼,” 他去年在克鲁伦河谷斩敌将,此刻弓梢触地行礼,“若炮位有失,” 甘受军法。帖木儿千户则带来五十车干牛粪:“炮阵暖炮用,” 牛粪堆成小丘,与炮阵形成 “烟火护炮” 之势。
萧虎与诸王在坛侧议事,舆图上东隘用朱砂画 “品” 字炮位:“新炮射程够覆盖东隘三里,” 他指尖点在河谷交汇处,“术赤系骑兵需守两翼,” 防敌迂回。札剌儿台拍着乌尔图肩膀:“你们去年追敌有功,” 今年护炮更要争先,帐内的奶茶熬得翻滚,奶皮上的波纹似炮阵的冲击波,无声中凝聚同盟心力。
李忠带着亲兵检查每座磁石界碑,碑顶刻 “炮位界” 三字,埋入土中三尺,与炮身直线距离五步。他取出虎符贴近碑身,淡青光晕沿碑体爬升三寸,“与炮身铁矿粉共振一致,” 这是军器监新创的 “双磁定位法”,夜间凭光晕即可辨炮位,比旧法插旗更隐蔽。去年冬防就有哨兵误撞炮架,如今界碑成了 “安全线”。
界碑旁的木牌用蒙汉双语写着《炮位守则》:“非炮手禁入界内,祭炮需验符,装药需双人。” 赵二毛正给界碑刷桐油,防开春融雪锈蚀:“每座碑含磁石粉半斤,” 与炮身防伪纹配方相同,“这是周匠头的巧思,” 他摸着碑上的光晕痕迹,像在触摸炮阵的脉搏。
忽必烈的仪仗从坛南驶来,十二名护卫举着 “东宫” 仪仗旗,锦袍下摆扫过结霜的炮轮,他按《东宫仪注》在坛下下马,萧虎率三司官迎至红毡处。“按礼需先祭旗,” 礼官唱喏,忽必烈接过礼官递的酒爵,洒向旗杆基座,酒液渗入冻土的瞬间,黑旗猛地舒展,似与春风呼应。他目光扫过炮阵:“新炮比去年壮实,” 指尖轻点新炮准星槽,“这准星能锁敌百步?”
萧虎躬身答:“新炮可穿三层铁甲,” 当即命炮手演示瞄准,周显搬来百步外的铁甲靶,准星槽红线与靶心重合。忽必烈接过千里镜,镜中靶心在红线中央纹丝不动,他颔首:“军器精则士气振,” 这句评语被书吏记入《东宫巡边录》,将呈枢密院备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铜钟鸣响三记,四十门炮同时填装空弹(无火药),炮手们按队列肃立坛下,甲胄在晨光中泛着冷光。萧虎站上坛台,拔剑指天:“此剑护坛,此炮护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