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察合台部的独特技法,去年截获的假情报用的是牛油鞣制,针尖会带膻味。李默将验真结果附在解密情报后,盖上 “密信台验真” 印,印泥含朱砂与磁石粉,对着灯光会泛红光,“三重验证确保无伪,” 他对匆匆赶来的萧虎道,这是情报可信度的铁证。
李默用小刀挑开密信的火漆蜡封,一枚三寸长的箭簇从蜡中滚落,铜制箭镞泛着青黑光泽。验甲官张奎立即取来天平与炭火,先称箭簇重量:“三钱七分,” 再用炭火灼烧箭簇,冷却后测量含碳量,“含碳量百分之零点三,” 他对照《兵器材质标准》,“我军箭簇含碳量百分之零点四,” 硬度高出一筹。
张奎用钢刀轻刮箭簇表面,划痕较深:“淬火不足,” 这是察合台部铁器工艺的老问题,去年缴获的铁甲也有类似缺陷。他在《兵器检测册》画图对比:“箭簇弧度偏差半分,” 飞行稳定性不足,“仿制虎蹲炮需高碳钢,” 以他们的工艺难成气候。萧虎捏起箭簇,指尖感到冰凉的金属质感:“这既是挑衅,也是破绽,” 敌军的技术短板已暴露无遗。
译史王敬展开斡耳朵东隘舆图,羊皮纸绘制的地形标注着等高线:“东隘地势平缓,坡度不足十度,” 与西校场的山地不同,骑兵可长驱直入。萧虎的手指沿东隘河谷滑动:“这里是炮阵设防薄弱处,” 原有的三门旧炮间距过宽,“敌人选此处进攻,” 必是探子摸清了防御布署。
王敬用红笔圈出东隘的三处开阔地:“最适合炮阵延伸,” 按 “品” 字形排列可形成交叉火力。萧虎对比西校场的炮位图:“东隘炮位间距需密三成,” 每门炮的射程重叠五步,“防骑兵从缝隙突破。” 他突然指向河谷上游的浅滩:“此处可设隐蔽炮位,” 待敌军半渡时突袭,这是借鉴《武经总要》“地形设伏” 的古法。
耶律铸研读解密情报,“征集铁工百户” 七个字被他用朱笔圈了三次:“察合台汗必是见我炮阵威力,” 急于仿制虎蹲炮。他取出《军器监谍报录》,去年的记录写道:“察合台部铁器作坊仅能造箭簇,” 无炮械锻造经验。萧虎冷笑:“他们不知炮械核心在铁矿粉配比,” 就算仿出外形,“射程与准度也差太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谨慎起见,萧虎仍命人核查军器监工匠:“所有接触铁矿粉配方者,” 近期不得离营,防泄密。李默补充:“密信说‘铁工来自西域’,” 可能请了波斯工匠,耶律铸立即调阅西驿商栈的记录:“近三月有十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