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了望一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夜间警报分 “三级”:发现黑影敲锣(一级),确认敌踪鸣炮(二级),全面接战点火(三级)。萧虎在中央炮位的指挥帐过夜,案上摆着《夜间防御图》,每个哨位的位置都用红笔标注,“若西北哨报警,” 他指着图,“东南炮立即转向支援,” 形成交叉火力,这是冬防预案的核心。
赵二毛的《冬防日志》记得密密麻麻:“辰时三刻,第十五门炮刷第一遍涂料;巳时一刻,校准准星槽;午时,炮架加羊脂……” 每道工序都有工匠签字,周显每日午后审阅,用朱笔批注 “合格” 或 “返工”。“日志要存档十年,” 他对学徒们说,这是三司审计的依据,去年就有工匠因记录不全被罚俸。
通西司的巡查吏每周来查一次,核对日志与实物:涂料厚度用卡尺量,必须达三分;牛粪数量与牧民送来的清单比对,不能有短缺。“冬防记录就是保命符,” 巡查吏敲着日志册,“哪门炮出问题,” 一查便知责任在谁。这种制度约束让每个环节都不敢懈怠,炮阵在风雪中更显威严。
巳时突降暴雪,能见度不足五十步,萧虎立即下令 “应急演练”。信号锣声响起,甲士们迅速给炮口除雪,周显带着工匠调整瞄准器:“按雪雾预案,” 准星抬高两格,引信剪短半寸(防受潮)。那拉珠尔的骑兵队冲出炮阵,在雪雾中模拟敌军突袭,马蹄声与风雪声混在一起。
演练结果在《冬防考绩册》记录:从报警到炮口瞄准用时七息,比规定的十息快,“但装弹速度慢了两息,” 萧虎指出,雪沾在火药上影响装填,“需给火药罐加密封盖。” 这种实战化演练让冬防措施不断完善,周显当即画下密封盖草图,“今夜就赶制,” 他的手指在雪地上比划尺寸。
冬至日的炮阵在风雪中巍然屹立,每门炮都裹着羊皮套,像卧雪的猛虎。萧虎望着西北方向,那里的察合台部已半月未敢靠近,“冬防不仅是守,” 他对耶律铸道,“更是威慑,” 让叛军知难而退。税银换来的炮械与冬防物资,此刻都化作边疆的安宁,正如《元史?兵志》所载:“冬防炮阵固,则漠北宁。”
周显给最后一门炮刷完防冻涂料,直起身时腰骨 “咯吱” 作响。雪停后的阳光照在炮阵上,桐油狼脂涂层泛着微光,准星槽的凡士林在阳光下闪着晶莹。巡逻队的马蹄声渐远,牛粪火的青烟直上云霄,这风雪中的炮阵,既是防御工事,更是大元税政与军威的双重象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