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 章:质子款附(至元二十八年春?斡耳朵质子帐)
质子帐的银炭盆余火未熄,也速该捧着蒙古文《论语》译本,手指停在 “和为贵” 三字上。案头的桑皮纸写满批注,八思巴文注音旁画着他自己的狼纹标记 —— 这是三个月来学习的痕迹。他唤来伴读王敬:“请禀报监国,” 愿请教此句深意,声音比初来时柔和许多。铜铃三响后,萧虎带着译史李顺步入帐内,帐帘外的甲士悄然退后三丈,留足谈话空间。
也速该起身行礼,这次主动免冠,动作虽仍生涩,却显诚意:“‘和为贵’是否指放弃征战?” 他的眼神带着困惑,部族信奉 “武力夺天下”,与儒学主张相悖。萧虎落座时注意到,案上的《论语》已翻得卷边,批注比上月密集三倍,“这是思想转变的信号,” 他暗自记下,准备用税与炮的比喻来阐释。
萧虎取过《论语》译本,用狼毫笔圈出 “和为贵” 上下文:“礼之用,和为贵,” 但需 “以礼节之”,并非无原则求和。他以税政与防务作喻:“炮是威,如礼之节;税是养,如和之本,” 威不足则叛党生,养不足则民心散,“威养并举,” 方能长久。帐外的炮阵操练声隐约传来,他加重语气:“炮阵护的是和,” 非穷兵黩武,税银养的是民,“非盘剥敛财。”
也速该的手指无意识敲击案几,萧虎的话让他想起克鲁伦河谷的惨败:察合台军缺炮少粮,恰是 “威养皆失”。“那‘和’需双方守约?” 他追问,目光紧盯萧虎,似在确认中枢的诚意。萧虎点头:“质子在此学礼,” 便是守约的开始,“你父汗若能止戈,” 共享商路税利,“比征战更利部族。” 炭盆的火星噼啪爆开,照亮也速该若有所思的脸。
沉默半刻,也速该突然起身,单膝跪地:“愿向父汗传书,” 劝其永守边界,“不再南犯。” 他的狐皮袄沾着炭灰,却难掩语气中的决绝。萧虎扶起他时,察觉其掌心汗湿 —— 这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政治表态。“传书可允,” 萧虎缓缓道,但需按质子传信规程,“内容需审核,” 且需双语对照,防密语夹带。
也速该立即应承:“一切按规矩,” 只求父汗看清形势。他解释动机:“前日观镇北加强型炮试射,” 双层铁甲皆穿,“顽抗只会让部族覆灭,” 不如归顺求安。王敬在旁记录:“至元二十八年三月初七,质子也速该请传劝降书,” 这将是《质子言行册》的重要一页,标志着归心的实质进展。
译史李顺铺开桑皮纸,左侧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