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 章:西驿商通(至元二十七年冬?西驿商栈)
西驿商栈的驼铃声在雪后初晴的空气中回荡,比上月稠密了数倍 —— 自炮阵安定漠北,西域商队已增至每月五十队,商栈外的骆驼队列从东门排到西门,驼峰上的波斯地毯、印度香料、西域琉璃在阳光下泛着异彩。通西司税吏李筠的案头堆满《商队入境册》,桑皮纸记录着每支商队的国籍、货物、领队姓名:“波斯哈桑队,货物:地毯二十张、香料五十斤;印度阿三队,货物:琉璃盏百个……”
商栈的布局按《西域商栈则例》划分:东院存干货(香料、药材),西院放贵重品(地毯、琉璃),南院设交易区,北院为税吏署。工匠们正扩建仓库,新砌的青砖墙上刻 “至元二十七年冬扩”,防潮层铺三层驼毛毡,“珍货最怕受潮,” 库吏老张用桐油刷木架,波斯地毯需悬于半空,“琉璃盏要垫棉絮,” 这些细节都来自乃马真后时期商货霉变的教训。
李筠带着验货官在西院抽分,波斯商人哈桑的地毯摊开如花海,红色底色上织着狩猎图。“上等波斯毯抽十分之一,” 李筠用象牙尺量尺寸,长三丈以上为上等,“这张需抽半张,” 哈桑急得摆手,用生硬的汉文说:“可换香料抽分,” 他的豆蔻质量上乘,按规矩抽十分之二,更划算。验货官用银针刺地毯,纯羊毛应立即回弹,“确为上等,” 记录在册后盖抽分印。
不同货物抽分比例不同:香料按 “成色分级”,上等豆蔻抽二成,普通胡椒抽一成五;琉璃按 “完整度”,无损盏抽一成,微瑕盏抽半成。李筠的算筹在桑木案上翻飞,哈桑的商队共抽分地毯一张、豆蔻十斤、琉璃五盏,“这些需入通西司官库,” 他签发《抽分凭证》,哈桑凭此可免税通行其他驿站 —— 这是炮阵安定后推出的 “一单通” 便利政策。
南院的交易区热闹非凡,波斯商人与中原行商用 “通事语”(汉蒙混合语)讨价还价,西域胡商的帐篷外挂着各国货币:波斯银币、印度金币、中原交子。哈桑与印度商人阿三交换情报:“察合台部在边境设卡,” 但不敢拦截有通西司凭证的商队,“炮阵的威慑比十队兵还强。” 阿三则透露:“印度王想换虎蹲炮,” 愿用象牙与宝石交换。
商人间的信息网比驿路更快,西域商人带来漠西的消息:“旭烈兀汗的商队也想来,” 但需确认沿途安全;中原行商则带来汉地物价:“丝绸在大都涨价,” 劝哈桑多带波斯地毯。李筠在旁观察,将重要情报记在《商情录》:“察合台设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