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需至旧界以西百里,” 而非仅退出斡耳朵;“岁纳骆驼增为二百头,” 十头抽一充炮械维修费;“最要者,” 他加重语气,“需遣王子为质,” 驻斡耳朵三年,“确保无诈。”
这些条件让使者脸色煞白:“王子为质乃辱国之举,” 汗王必不允。萧虎冷笑:“去年杀我部民时,” 怎知辱国?王恽在旁补充《元史?边将传》先例:“至元初年,乃颜部求和即遣质子,” 此为成规。札剌儿台虽仍有怒,但见条件苛刻,暂未反对 —— 他明白,这是削弱察合台的利刃。
质子的选择成为争议焦点,萧虎提出:“需遣年满十岁的嫡子,” 而非庶子,“并带乳母、侍读各一人,” 入斡耳朵质子营。质子营设在虎卫营侧,“每日学汉文与蒙古文,” 实则为变相软禁,“每月可致书汗庭,” 但书信需经三司核验。这些规制写入《质子安置册》,参照元代 “安西王质子例” 制定,确保质子安全却无实权。
使者帖木儿争辩:“嫡子关乎继承权,” 汗王难舍。札剌儿台突然开口:“我次子若在,” 亦可为质,“你们杀他时,” 何曾顾念亲情?这句话让使者哑口无言,萧虎趁机施压:“三日内答复,” 否则炮阵将直指其王庭,“质子不到,和议作罢。” 帐内的寒意比帐外更甚,使者知道,这是最后的通牒。
纳贡条款按税政制度细化:“岁纳骆驼二百头,” 分春秋两季缴纳,春季选膘肥母驼,秋季选壮硕公驼。通西司需派验驼官现场查验,“按‘十驼抽一’比例,” 一头入官,九头返还,抽分之驼 “充炮械维修费,” 记入《军器维修册》。王恽补充:“抽分骆驼需烙印‘贡’字,” 与税银铸炮形成闭环。
使者对此无异议,但求 “抽分后允许骆驼交易,” 萧虎允诺:“合格余驼可入斡耳朵互市,” 按商路抽分则例交易,“这是给你们的活路,” 也是监视其经济的手段。札剌儿台在旁冷笑:“去年抢我部的骆驼,” 如今加倍还回,倒也算天意。纳贡与抽分的结合,让求和成为削弱敌部的经济杠杆。
和约文书用汉、蒙、八思巴文三语书写,桑皮纸经桐油浸泡防蛀,每页骑缝处盖 “炮阵火漆印”—— 这是军器监特制的火漆,掺铁矿粉与炮阵残屑,“遇磁石显炮形纹,” 防篡改。主文书分三份:察合台汗庭、斡耳朵中枢、术赤系宗王府各存一份,副本送枢密院备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吏们连夜誊抄,汉文由王恽书写,蒙古文由耶律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