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耳直立,与符牌库的虎符造型同源。“虎纽高五分,” 他用卡尺测量,虎身刻云纹,与炮身的虎纹呼应,“爪下需刻‘权’字,” 象征税政权力。每个虎纽的胡须都用细錾刀雕出,共二十八根,“太祖时的虎纽印就是此数,” 这是不可更改的祖制。
虎纽与印面的衔接处做 “榫卯结构”,嵌入微量铁矿粉,“既加固连接,” 又增强磁反应,周显展示剖面图,铁矿粉分布呈 “虎形”,与印文的防伪形成双重保障。验纽官用手指轻拨虎耳,“需能小幅转动但不松动,” 这是检验工艺的标准,合格的虎纽转动时会发出细微的 “咔嗒” 声。
西域工匠伊斯玛仪在合金液中掺入炮身同款铁矿粉,比例为 “一两银掺一钱粉”,含硫量二分三厘,与萧虎的虎符完全一致。“用虎符贴近印面,” 他演示验印过程,印文处立即泛起青晕,“伪印无此反应,” 这比乃马真后时期的 “朱砂防伪” 更可靠。
每枚印的背面预留验印区,刻微型 “三司” 二字,需用特制的磁石镜才能看清。周显在《铸印册》上记录铁矿粉批次:“至元二十七年秋甲批,” 与炮阵铁矿粉同批,“可追溯铸造源头。” 监印官耶律铸用虎符反复验印,青晕显隐自如,满意批注:“防伪合制,” 这才签字放行。
银印脱模后,工匠用细砂纸打磨印面,从粗砂到细砂需换五次,直至光洁如镜,“盖印时不粘朱砂,” 李诚展示打磨工具,包括鹿皮团、竹制刮片,“边角需倒圆,” 避免划伤文书。发现镇南司印的 “南” 字边角有毛刺,立即用细锉刀修平,“印文需如刀削般齐整,” 这是《铸印精要》的基本要求。
印纽的虎身纹路用鬃毛刷清理,确保无砂粒残留,虎眼嵌入黑色琉璃珠,与银质虎身形成鲜明对比。“三枚印需重量均等,” 周显用天平称重,误差控制在一钱内,“手感需一致,” 让用印官凭手感即可验真。修整完毕的官印放在红绸垫上,银质虎纽在灯光下泛着冷光,如蛰伏的猛兽。
耶律铸率三族官员组成验收组,镇南司印需汉人路府官验汉文,镇北司印由蒙古千户核蒙古文,通西司印经色目商人验八思巴文。验印官用标准纸试盖,印文需 “字字清晰,” 无缺笔断画,与《印谱》拓片比对,偏差不得超半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发现通西司印的八思巴文 “司” 字略歪,立即退回重铸,周显在《验印罚册》上记下:“雕刻匠李诚罚俸三日,” 这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