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式的溃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东线,蒙哥马利也适时地,再次向卡昂南侧发动攻击,其目的,就是为了继续吸引住德军的装甲主力,防止他们西调,去堵截巴顿的突破。
8月6日,美军解放了法国中西部重镇勒芒。德军的整个诺曼底防线,已经处于被从背后反包的危险之中。
面对西线的全面崩溃,希特勒终于对冯·克卢格失去了耐心。8月7日,他罢免了克卢格,并任命了他最信任的“救火队员”、以其坚韧的防守能力而着称的瓦尔特·莫德尔元帅,为新的西线总司令。
同时,希特勒做出了他在这场战役中,最后一个,也是最愚蠢的一个决定。他命令莫德尔,集结所有还能动弹的装甲部队,发动一次孤注一掷的反击,代号“吕蒂希行动”。其目标,是从莫尔坦地区,向西发动突击,切断巴顿第三集团军那条狭长的、脆弱的补给线。
这个命令,在军事上,是纯粹的疯狂。它要求德军的装甲部队,在盟军掌握着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的集结和进攻。
布莱德利的指挥部,通过情报,得知了德军的这个反击计划后,欣喜若狂。布莱德利后来说:“这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机会。”
德军的这次反击,正中盟军下怀。它不仅很快就在盟军的空中打击和地面炮火下,宣告失败,更重要的是,它将德军仅存的装甲力量,送进了一个盟军为他们精心准备的、巨大的包围圈。
盟军的包围圈,开始迅速成型:
巴顿的第三集团军,立刻停止向西,转而掉头向北,从南面,封住了口袋的底部。
在北面,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和加拿大军,也开始全力向南推进,试图从北面,合拢袋口。
在这个巨大的包围圈中,一支由波兰第一装甲师组成的部队,尤其英勇。他们像一颗钉子,死死地钉在了法莱斯口袋北部的关键隘口上,承受着德军疯狂的突围冲击。
一个巨大的、旨在围歼德军整个B集团军群的包围圈——“法莱斯口袋”,形成了。
然而,在最后关头,由于盟军各部队之间的协调出现问题,尤其是蒙哥马利的推进,被一些军事历史学家认为过于“迟缓”,导致在法莱斯的袋口,始终存在着一个狭窄的缺口。最终,仍有近5万德军,丢弃了所有重装备,成功地从这个缺口中,逃了出去。
8月17日至21日,美军、英军、加拿大军和波兰军,从四面八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