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种地形,对于进攻方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
坦克无法机动:美军的谢尔曼坦克,根本无法翻越这些高大的土堤。它们只能沿着狭窄的、泥泞的乡间小路,排成一字长蛇阵前进。而这,恰恰为德军的反坦克炮和“铁拳”火箭筒,提供了完美的伏击机会。
空中支援失效:茂密的树篱和树冠,为隐藏在其中的德军机枪阵地、迫击炮和狙击手,提供了绝佳的天然掩护。盟军的战斗轰炸机,在天上盘旋,却根本找不到目标。
步兵各自为战:每一个小小的田埂,都可能是一道防线。美军士兵们必须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地去争夺。他们常常刚刚付出巨大伤亡,攻下一个树篱,却发现,几十米外,就是下一个一模一样的树篱。这种战斗,让人感到无休无止,士气极易崩溃。
在夜幕之下,美军的步兵们,不得不在这个绿色的迷宫里,小心翼翼地进行侦察。他们不知道,在哪一丛灌木后面,就隐藏着一挺德军的MG42机枪。那“希特勒的电锯”一旦响起,一个班的士兵,就会在几秒钟内,被打倒在地。美军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依靠步兵,用手榴弹和炸药包,一个一个地,去清理这些隐藏的火力点。
美军在博卡日的推进,慢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第2步兵师,在卡朗唐西南地区发动进攻,仅仅为了向前推进一公里,就投入了超过2000发的炮兵火力支援。而德军,则充分利用了这种地形,用小股部队,打起了高效的阻击战。他们在夜间,还不断地对美军的阵地,进行反复的袭扰。
就在美军一筹莫展之际,智慧,再次闪耀在了普通士兵的身上。
一位来自新泽西州的、名叫柯蒂斯·库林的坦克兵中士,想出了一个天才的办法。他将德军在海滩上设置的、用来反登陆艇的、巨大的钢制障碍物(俗称“捷克刺猬”),切割下来,然后焊接到谢尔曼坦克的车头,做成了一个巨大的、像犁一样的金属刀片。
这种经过战地改装的坦克,被士兵们亲切地称为“犀牛坦克”。它能够用蛮力,直接撞开坚固的土堤和树篱,为后面的步兵和车辆,开辟出一条通路。这个小小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美军在博卡日地区的推进速度。很快,工兵们便开始昼夜工作,为前线的坦克,批量加装这种“犀牛角”。
尽管如此,到6月15日,前线的态势依旧不容乐观。美军在博卡日地狱里,虽然缓慢前进,但损失颇大。英军,则仍然在卡昂的外围徘徊。整个盟军的登陆场,虽然已经勉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