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一次“快乐时光”(1940年7月 - 10月)
1940年6月,法国投降。这对德国U艇来说,是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战略性转折。他们获得了法国在大西洋沿岸的所有优良港口,比如洛里昂、布雷斯特和圣纳泽尔。
这意味着,U艇再也用不着从德国本土的港口出发,冒险穿越被英国人看得死死的、狭窄的北海和英吉利海峡。它们可以直接从法国的港口出发,一头扎进广阔的大西洋。这不仅大大缩短了往返的航程,更使得它们在作战区域的停留时间,显着延长了。
与此同时,英国人正处在最虚弱的时刻。他们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虽然把人救回来了,但丢弃了几乎所有的重装备,更损失了大量的驱逐舰等护航舰艇,导致护航兵力严重不足。而皇家空军的远程巡逻机,也因为航程问题,无法对大西洋中部提供有效的空中覆盖。
天时,地利,人和,全在德国人这边。邓尼茨的狼群战术开始发挥出惊人的威力。U艇得以在那些护航力量极其薄弱的航线上,肆无忌惮地攻击盟军船队。从1940年7月到10月这短短四个月里,U艇共击沉了超过149万吨的盟军船只,而自身损失却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这段时间,对于U艇艇员来说,出海就像是在一个管理松懈的果园里摘果子,轻松而愉快。
第二次“快乐时光”(1942年1月 - 8月)
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干了一件大事——偷袭珍珠港。希特勒随后对美国宣战。美国,这个沉睡的工业巨人,正式加入了战争。
邓尼茨敏锐地意识到,一个巨大的机会窗口,打开了。他立刻策划了代号为“击鼓行动”的突袭计划。他把自己手头仅有的几艘能远航到美国本土的远洋型U艇,全部派了过去。
此时的美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一工业强国,但在反潜作战上,简直就是个毫无准备的“小白”。
他们的东海岸,从纽约到迈阿密,一到晚上就灯火通明,城市璀璨的灯光,为在夜间捕猎的U艇,提供了绝佳的背景板,商船的剪影在灯光下一清二楚。
他们的商船,习惯了和平时期的自由航行,根本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护航体系,都是各走各的。
他们的海军和陆军航空队,极度缺乏反潜的经验、装备和训练。
德国潜艇兵们惊讶地发现,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装备精良、但靶子又多又傻的露天射击场。他们在美国沿海、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展开了一场一边倒的屠杀。仅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