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却是个宅女,极少真正出海作战。它唯一一次动用主炮进行进攻性行动,是在1943年9月,和“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一起,耀武扬威地跑去炮击了一下斯匹次卑尔根岛上盟军一个鸟不拉屎的气象站。这感觉,就像用一把屠龙刀去切黄瓜,场面很大,意义很小。
但它最“臭名昭着”的一次“战功”,却是在几乎什么都没干的情况下取得的。
1942年7月,一支代号为PQ-17的庞大护航船队,满载着援助苏联的物资,正艰难地航行在北极圈内。当时,英国海军部突然收到了一个情报:不得了啦!“提尔皮茨”号离港了!
这个情报其实并不准确,“提尔皮茨”号只是挪了个窝。但英国海军部的官老爷们,瞬间就被“野兽”出笼的恐惧唬住了心脏。他们惊慌失措之下,做出了一个海军史上堪称灾难性的决定:为了保护宝贵的护航舰队主力舰,命令所有巡洋舰和驱逐舰立刻掉头西撤,同时命令那些手无寸铁的商船,解除编队,各自“分散突围”,自求多福吧。
这无异于把一群绵羊,从羊圈里放出来,告诉它们:“狼来了,大家快跑啊,能跑一个是一个!”
结果可想而知。在随后的几天里,那些在北冰洋上落了单的商船,成了德国U艇和俯冲轰炸机最完美的靶子。这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一场“猎杀火鸡”的游戏。最终,PQ-17船队的35艘商船中,有24艘被击沉,无数宝贵的坦克、飞机和战略物资,连同上千名船员,都沉入了冰冷的海底。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提尔皮茨”号,实际上只是在峡湾口溜达了一圈,连一艘盟军船的影子都没看到,就打道回府了。
这就是“存在舰队”的威力。
尽管“提尔皮茨”号战功寥寥,但英国人对它的威胁,一刻也不敢掉以轻心。他们展开了一场持续数年、不计任何代价、想尽了一切办法的猎杀行动。丘吉尔的命令很简单:“弄沉它!不管用什么方法!”
他们派重型轰炸机去炸,但峡湾两岸高耸的山脉和德军严密的防空火力、人工烟幕,让高空水平轰炸几乎不可能命中。
他们派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去炸,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击,投下了无数炸弹和鱼雷,但“提尔皮茨”号皮糙肉厚,每次都是被炸伤,但从未致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富想象力的一次,是在1943年9月,英国人发动了代号为“源头行动”的偷袭。他们派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