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我们说到“俾斯麦”号那惊天动地的沉没,雷德尔元帅和他的“Z计划”信徒们,仿佛被人从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中,一巴掌扇醒,然后一脚踹进了冰冷刺骨的现实里。那座浮动的海上堡垒,那颗帝国海军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其短暂而壮烈的生命,像一道绚烂的流星,划过北大西洋上空,然后便永远地熄灭了。
水面舰队的宏伟幻想,碎了一地。但只要德意志的造船厂里还在冒烟,这个梦,就还没算完。因为,“俾斯麦”号,还有一个亲妹妹。
“俾斯麦”号的姊妹舰,名叫“提尔皮茨”号。它比“俾斯麦”号更大、更重、防护也略有加强。在“俾斯麦”号沉没后,它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德意志第三帝国最强战舰”的头衔,也继承了整个德国水面舰队几乎全部的希望。
然而,“提尔皮茨”号的命运,却是另一种形式的悲剧。如果说“俾斯麦”号的命运是一首激情澎湃、壮怀激烈的英雄史诗,那么“提尔皮茨”号的命运,则更像一出充满了压抑、憋屈和无可奈何的悲剧。它从未像它的姐姐那样,获得过一次在全世界面前证明自己的、轰轰烈烈的决战机会。它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挪威那狭长、幽深的峡湾中,孤独地度过的。
它成了一支“存在舰队”。
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玄乎,但意思很简单:我的力量,不在于我做了什么,而在于我“可能”做什么。
1942年初,“提尔皮茨”号被派往挪威。它的任务有两个:第一,防止盟军在挪威搞登陆,把它变成第二个战场;第二,像一把悬在盟军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威胁着那条通往苏联、至关重要的北极航线。
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比强大的战略武器。英国人对它怕到了骨子里。仅仅是为了防备这艘船可能在某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突然冲出峡湾、闯入大西洋,“提尔皮茨”号甚至都不用真的开动引擎,英国皇家海军就必须在本就捉襟见肘的兵力中,长期抽调至少两艘战列舰、一艘航空母舰以及大量的护航舰艇,组成一支强大的舰队,寸步不离地守在苏格兰的母港里,随时准备拦截。
英国首相丘吉尔,一提到这艘船就头大,他给“提尔皮茨”号起了个外号,叫“野兽”。这头“野兽”的存在,极大地牵制了盟军的全球兵力部署。每当太平洋或者印度洋战事吃紧,海军将领们想要抽调军舰时,海军部的回答总是那一句:“不行,我们得留着它们对付‘提尔皮茨’。”
然而,这头让整个大英帝国寝食难安的“野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