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工厂的工人、学校的学生、田里的农民,全都被绑在了战争的战车上。
这种铁腕风格,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早在他担任关东军参谋长期间,他就在中国东北,以冷酷和残暴着称(臭名昭着的731部队就是东条搞的)。也正是凭借着在中国战场上的所谓“战功”,他在日本国内,一度获得了近乎狂热的支持和崇拜。
随着战争的深入,东条的权力欲望,愈发膨胀。他不再满足于仅仅掌控政府行政。1944年初,当战局开始急转直下时,他将目光,投向了最后一个不完全受他控制的权力中心——陆军参谋本部。
这场冲突的核心,是日本《明治宪法》中一个独特的原则——“统帅权独立”。简单来说,就是军队的指挥权(军令),是独立于政府的行政权(军政)的。参谋总长,只对天皇负责,可以不听你内阁总理大臣的话。
当时,陆军参谋总长,是元帅陆军大将杉山元。他也是发动战争的核心决策者之一,在军中资历深厚,权势显赫。杉山元和他的同僚们,坚决扞卫统帅权的独立性。这在东条看来,是妨碍战争统一指挥的巨大障碍,也是对他个人权威的直接挑战。
为了打破这个僵局,东条策划了一场高层权力斗争。1944年2月,他以“统一军政军令、提高战争指导效率”为名,向杉山元发难。最终,这场斗争,以杉山元的被迫辞职而告终。
然而,东条并未任命一位亲信,来接替杉山元。他做出了一个震惊朝野的决定:亲自兼任陆军参谋总长。
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举动。至此,东条英机集内阁总理大臣(政府首脑)、陆军大臣(军政首脑)、陆军参谋总长(军令首脑)三职于一身,将日本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自己一人之手。他打破了明治宪法以来的传统,成为了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幕府将军”。
这是东条个人权力的巅峰。然而,福祸相依。当所有的权力都归于一人时,所有的责任,也同样归于此人。从此以后,战场上的任何一次失败,都将不再是参谋本部或前线将领的失误,而直接是东条英机本人的失败。
他为了巩固权力而采取的这一极端措施,最终,锻造出了一把刺向自己的、最锋利的利刃。仅仅五个月后,这把利刃,就将终结他的政治生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中途岛海战惨败后,东京的政治高层,一股秘密的“倒东条”暗流,就开始涌动。这并非一场来自民众的起义,而是一场由帝国精英阶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