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和碎骨铺成的通道。
当战斗最终在当天傍晚结束时,战场上,留下了超过4300具日军的尸体,几乎铺满了每一寸土地。而美军第105团的两个营,也几乎被全歼,伤亡人数超过900人。幸存者,寥寥无几。
那场面已经无法完全用文字来形容了!
这次太平洋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万岁冲锋”,是日本军国主义精神扭曲到极致的最终体现。
它并非一种理性的战术选择,而是一种植根于其文化深处的死亡崇拜。它源于“玉碎”思想和被异化的武士道精神。这种精神,在日本政府长达数十年的宣传和教育下,已经渗透到军队乃至整个社会的骨髓之中。日本的军事条令,甚至刻意删除了“投降”和“撤退”等在任何正常军队中都存在的词语,将“战死”,视为军人唯一的、也是最光荣的归宿。
因此,当斋藤下达玉碎命令时,他所启动的,不仅仅是一场军事攻击,更是一场被国家意志所认可的、大规模的自杀仪式。它以一种最可怕、最直观的方式,向美军,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一种可怕的前景:要战胜日本,可能意味着要将整个民族,彻底消灭。 这为后来战争的走向,投下了一道长长的、令人不寒而栗的阴影。
在“万岁冲锋”的血腥浪潮席卷美军阵地的同时,日军的最高指挥官们正在岛屿北端一个被称为“天堂谷”的洞穴指挥所里,准备着他们自己的最后仪式 。他们的死,如同那场冲锋一样,是经过精心安排的、旨在维护其武士荣誉的最终表演。
陆军中将斋藤义次,作为岛上地面部队的最高指挥官,选择了最传统、也最具象征意义的死亡方式。他身负榴霰弹造成的重伤,已经无法亲自参与冲锋 。在洞穴深处,他面向东方——日本皇宫的方向——跪坐下来,庄重地举行了“切腹”仪式。他用短刀划开自己的腹部,完成了这个武士阶层最崇高的自裁行为。随后,他的副官按照武士道传统,扮演了“介错人”的角色,用手枪结束了他的痛苦,一枪击中其后脑 。斋藤的死,是其武士精神的完美谢幕。战后,当美军发现他的遗体时,他的对手霍兰·史密斯中将出于对一名职业军人的尊重,下令以军礼将其厚葬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的结局则更为复杂,也更能反映日本海军在战争末期的窘境。关于他死亡的细节,存在着不同的说法。有记载称他与斋藤一同切腹 。然而,来自他身边参谋和勤务兵的更可信的证词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