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把他们最引以为傲的“不沉航母”特鲁克打成一片废墟,这将给日本军方乃至国内民心,带来毁灭性的心理冲击。这等于在向他们宣告:“你们没有安全的地方了,我们想打哪里,就打哪里。”
第三,战果协同,趁你病要你命。“冰雹行动”对特鲁克的毁灭性空袭,将击沉大量日本运输船和油轮,摧毁其后勤储备。而一个失去了后勤补给能力的要塞,就是一座死城。紧接着,“燧发枪行动”就能以最小的代价,迅速巩固马绍尔的战果,让日本人再也无力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为了避免混乱,我们先来讲“隧发枪行动”。
在制定“燧发枪行动”的计划时,美军高层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略辩论。这场辩论的核心,是如何避免重蹈塔拉瓦的覆辙。
最初,美军的作战计划非常保守。指挥官们深受塔拉瓦惨败的心理阴影影响,倾向于一种稳扎稳打的“步步为营”策略。
他们的计划是:先攻击马绍尔群岛外围的几个日军重兵防守的环礁,比如沃杰、马洛埃拉普和米利。先把这些“踏脚石”一块块地啃下来,肃清外围,然后再集中兵力,攻击群岛中心的、最大的环礁——夸贾林。
这个方案,看起来最安全,也最符合传统的军事逻辑。
然而,就在这个保守方案即将被通过时,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堪称革命性的新方案。
他的情报部门,通过“ULTRA”密码破译和大量的空中侦察,已经洞悉了日军的防御部署。情报显示,日本人正拼命地加固外围岛屿,把最精锐的部队和最好的装备,都部署在了沃杰、马洛埃拉普等地。他们恰恰也认为,美军会从外围打起。
尼米兹看着地图,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我们不打外围了!绕过所有这些重兵设防的“踏脚石”,用我们强大的航母特混舰队,将它们彻底孤立起来,然后以雷霆万钧之势,直击整个马绍尔群岛防御体系的心脏——夸贾林环礁!
他的逻辑很简单:那些外围岛屿,一旦失去了制空权和制海权,就成了一座座海上监狱。岛上的数万日军,就算再能打,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补给被切断,然后“在藤蔓上枯萎”。我们何必去跟他们硬拼呢?
这个大胆的方案,立刻遭到了前线指挥官们的强烈反对。他们担心,这样做会使美军的补给线拉得过长,侧翼暴露在敌人的威胁之下,一旦进攻夸贾林受挫,后果不堪设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