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根无形的鞭子,抽打着前线的指挥官。它导致了许多准备上的不足和情报上的草率,为后来的灾难埋下了伏笔。
不过,美国此时的工业体系已经开始发力了,尼米兹手下的中太平洋舰队,已经今非昔比,远比瓜岛时阔绰:
他集结了17艘航空母舰(包含6艘大型舰队航母和11艘护航航母)、12艘战列舰、20余艘巡洋舰、超过80艘驱逐舰以及数百艘运输舰和登陆舰,加上各种舰艇总计超过了200艘。
仅护航航母,就足以全天候提供对滩头的近距离空中支援;6艘大型航母(包括新服役的埃塞克斯级“企业号”“约克城号”“大黄蜂号”等)则组成了强大的舰载机打击群,具备随时打击任何日本增援舰队的能力。
这是当时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舰队,动员总兵力超过3.5万人登陆部队和7万余人舰队编制人员,象征着美军工业力量和两栖作战体系的全面成熟。
负责贝蒂欧岛登陆的是朱利安·史密斯少将指挥的、战功赫赫的海军陆战队第二师。
海军陆战队第二师,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他们刚刚从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地狱”中撤出来,许多士兵身上的伤疤和心里的创伤,都尚未痊愈。
更要命的是,由于兵员损耗,部队里补充了大量毫无实战经验的新兵,比例接近一半。而师里战斗力最强、经验最丰富的第6陆战团,又被霍兰·史密斯抽走,作为整个两栖军的总预备队,不能参加首轮攻击。这意味着,主攻塔拉瓦的兵力,实际上只有两个团。
然而,从上到下,美军内部弥漫着一种危险的乐观情绪。他们相信,凭借美国海军强大的舰炮火力,对小小的贝蒂欧岛进行一番“地毯式”轰炸,足以摧毁岛上的一切。
登陆计划,就是建立在两个乐观的假设之上:
舰炮轰击足以摧毁日军绝大部分的防御工事。
登陆时的潮汐,会足够深,能让登陆艇直接冲上沙滩。
事实将证明,这两个假设,错得有多么离谱。
在贝蒂欧岛上,等待美国人的,是日本海军一位经验丰富且极其顽固的指挥官——柴崎惠次海军少将。他和他手下的4800多名官兵,已经将这座小岛,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死亡堡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柴崎的防御理念,与之前许多战役中的日军指挥官不同。他根本不相信什么“纵深防御”,把敌人放进内陆再打。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