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远。他需要一个更靠前的航空基地。目光,落在了瓦克德岛上。
这是一个很小的岛,但上面有一个日本人修建的机场。
5月17日,一支代号“旋风特遣队”的美军部队,对瓦克德岛发动了攻击。这一次,依然是速战速决。经过了四天的战斗,美军以阵亡40人的微小代价,击溃了岛上近800名日军守军,成功夺取了机场。
这又是一次干净利落的小型“蛙跳”。
然而,在比亚克岛,美军却一脚踢上了铁板。
比亚克岛是斯考滕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岛上的三个机场,是麦克阿瑟计划中,用来轰炸更西边目标,乃至支援菲律宾战役的关键。
日本人也深知其重要性。他们在这里部署了重兵。在原有的守备部队基础上,又紧急增援了约7000人,使得岛上总兵力超过了11,000人。指挥官是经验丰富的葛目直幸上校。他吸取了之前所有失败的教训,决定放弃在海滩上与美军硬拼。
他将主力部队,全部撤退到内陆的丛林和山地中,利用岛上天然的石灰岩洞穴,构筑了一个多层次、深纵深的防御体系。每一个洞穴,都是一个坚固的火力点,彼此之间可以互相支援。他准备在这里,和美国人打一场真正的丛林消耗战。
5月27日,美军第41师,在富勒少将的率领下,登上了比亚克岛。他们几乎没有在海滩上遇到抵抗,一度以为这又是一次轻松的胜利。
但当他们向内陆推进时,噩梦开始了。
日军从隐藏在丛林和悬崖峭壁上的无数洞穴中,射出致命的交叉火力。美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酷热的热带气候,缺水的困境,以及神出鬼没的敌人,让美军士兵的士气,一度跌入谷底。富勒少将指挥失当,导致攻势停滞不前,很快就被麦克阿瑟撤了职。
日军的抵抗,是绝望而疯狂的。他们甚至组织了坦克部队,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中罕见的、日军坦克对美军坦克的反击战。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也给美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面对日军的顽抗,美军调集了更多的增援部队和重型装备。
M4“谢尔曼”坦克开到洞穴口,用主炮进行近距离轰击。火焰喷射器,则向着黑漆漆的洞口,喷出长长的火龙。工兵们则扛着炸药包,一个个地炸毁这些坚固的据点。
战斗变成了极其血腥的、逐个洞穴的清剿战。
7月22日,经过了近两个月的苦战,美军终于肃清了岛上主要的抵抗力量,控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