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我们说到,美军在布干维尔岛,用一场教科书式的“越岛作战”,成功地将日本南方大本营拉包尔变成了一座海上孤岛。他们没有硬攻,而是聪明地选择在敌人最薄弱的地方登陆,迅速建立机场,然后用空中力量彻底锁死了敌人的咽喉。这场战役的成功,不仅为后续的反攻铺平了道路,更让一种全新的战略思想——“蛙跳战术”——得到了实战的检验。现在,这种战术即将被一位更渴望胜利、更具表演天赋的将军,在更广阔的战场上,发挥到极致。这位将军,就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而那片战场,就是太平洋第一大岛——新几内亚。
新几内亚,这个在地图上状如巨鸟的岛屿,是地球上仅次于格陵兰的第二大岛。它横亘在赤道南侧,是东南亚与澳大利亚之间最重要的一道天然屏障。对日本人来说,这里是他们“大东亚共荣圈”南缘的坚固基石,是从所罗门群岛通往菲律宾的咽喉要道。而对盟军来说,这里是必须拔除的钉子,是反攻的必经之路。
1943年,战争的车轮滚滚向前。在所罗门群岛的连番血战之后,美军与澳军的兵锋,已经指向了新几内亚的东北海岸。坐镇澳大利亚的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正雄心勃勃地计划着,要在这片广袤的丛林和海岸线上,铺设一条通往他魂牵梦绕之地——菲律宾的胜利跳板。
但他的计划,面临着巨大的战略矛盾。
“先欧后亚”的全球战略,意味着他能得到的资源永远是“次等品”。他手下的兵力、舰船和飞机,远不如中太平洋的尼米兹海军上将那般阔绰。这位极度渴望荣誉和媒体关注的五星上将,时常感到自己被尼米兹“抢了风头”,因此他迫切地需要一场酣畅淋漓、进展神速的胜利,来证明自己才是太平洋战争中真正的主角。
与麦克阿瑟的急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驻守在新几内亚的日本第18军。他们的指挥官安达二十三中将,给部下灌输的是“荣誉死守”的武士道精神。他们准备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而对于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流过血的澳大利亚士兵来说,新几内亚是一个充满了血腥回忆的地方。他们忘不了科科达小径上的惨烈搏杀,忘不了无处不在的疟疾、饥饿,以及被日军斩首的战友。
一场关乎战略、荣誉和复仇的决战,即将在这片赤道南岸的土地上,全面展开。而它,将以一种全新的、令人瞠目结舌的方式进行。
1943年中,麦克阿瑟的反攻大计,从新几内亚东北沿岸的两个重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