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突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们的目标,是夺回一条重要的补给小径,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驻守在斯莱特山丘的,是澳大利亚第25营。他们早已依托地形,建立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3月28日夜,日军的进攻开始了。
这一次,他们面对的,不再是火力不足的游击队,而是装备精良的正规军。澳大利亚人拥有强大的炮火支援,还有他们的王牌武器——英制的“马蒂尔达”步兵坦克。
日军的“万岁冲锋”,在澳军的防御工事和交叉火网面前,再次撞得头破血流。马蒂尔达坦克如同移动的堡垒,用机枪和火炮,无情地收割着冲锋的日军。
战斗持续了数日。日军发动了十几次冲锋,每一次都被打退。他们的尸体,在澳军阵地前堆积如山。
到4月初,日军的攻势彻底失败。
战果统计显示,日军阵亡超过620人,另有上千人受伤。而澳大利亚军队的伤亡,仅为189人。
斯莱特山丘之战,是布干维尔岛上最后一场大规模的战斗。它彻底摧毁了日军最后的抵抗意志。幸存的日军,退回到了丛林的更深处,在饥饿和疾病中,等待着战争最终的结局。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消息传到布干维尔岛,数万名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日军士兵,从丛林里走了出来,放下了武器。最终,共有23,500名日军向澳大利亚军队投降。
这场持续了近两年的战役,终于画上了句号。它以一种无可辩驳的方式,证明了美军“越岛作战”思想的巨大成功:绕过正面,攻击弱点,用空军和后勤绞杀敌人,远比逐岛血拼要高效得多。
然而,这场胜利也留下了至今仍在争论的残影。澳大利亚主导的后期清剿战,到底有没有必要?为了这场“不必要的胜利”而牺牲的数千名澳、日士兵的生命,是否值得?战争给岛上原住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又该由谁来负责?这些问题,历史并未给出简单的答案。
就在澳大利亚军队还在布干维尔的泥泞中苦战时,我们太平洋战争的舞台,转移到了更南方。
1943年6月30日,就在新乔治亚群岛战役全面爆发的同一天,在西南太平洋战线的南翼,另一场同样关键的攻势也悄然展开——由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亲自指挥的新几内亚战役正式打响。
喜欢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