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多瓦”的小岛上。
伦多瓦岛与蒙达隔海相望,最近处只有9公里。岛上地形崎岖,但有一片适合登陆的滩头。最关键的是,日军在岛上的守备力量非常薄弱。
计划瞬间成型:
第一步,以雷霆之势,闪击伦多瓦岛。
第二步,迅速在伦多瓦岛上建立炮兵阵地,部署155毫米远程榴弹炮。
第三步,用铺天盖地的炮火,把蒙达主岛犁一遍,掩护主力部队从多个方向登陆,一举拿下机场。
这个计划,充满了“从瓜岛吸取的教训”。它避实击虚,以巧取胜,力图用钢铁而不是人命来敲开胜利的大门。
6月中旬,哈尔西正式下达命令。庞大的舰队和数万名士兵,开始在瓜岛集结。攻势的前夜,一切准备就绪。
1943年6月30日,凌晨。南太平洋的夜空漆黑如墨,海面上只有舰队破浪的低沉声音。一场精心策划的闪击战,即将打响。
这次行动的总指挥,是经验丰富的里士满·特纳海军少将,他在瓜岛战役中就负责指挥登陆行动。他手下集结了超过134艘各型舰艇,包括巡洋舰、驱逐舰、运输船和扫雷艇,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头。
船上,是美军第43步兵师和第17海军陆战队的部分兵力,总计约3万余人。对于很多年轻的士兵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实战。
一位名叫比尔的陆军下士,在写给家人的信中(信后来被发现于其遗物中)描述了当时的心情:“我们挤在登陆艇里,空气中弥漫着柴油和汗水的味道。没人说话,只能听到海浪拍打船身的声音和自己‘咚咚’的心跳。我紧紧握着我的步枪,枪身冰冷潮湿。我不知道几个小时后会发生什么,我只想活下来。”
他们的目标,伦多瓦岛,由日军第229步兵联队的一个小队驻守,人数只有约300人。他们就像一群孤独的哨兵,即将面对一场钢铁风暴。
凌晨2点25分,美军的扫雷艇悄悄进入布兰奇海峡,清理航道。
黎明时分,特纳的旗舰发出了攻击信号。瞬间,数艘巡洋舰和驱逐舰上的主炮同时开火,橘红色的炮弹划破夜空,像流星雨一样砸向伦多瓦岛的日军阵地。大地在颤抖,日军简陋的工事在剧烈的爆炸中被撕成碎片。
炮击过后,第一波登陆部队冲上了海滩。
令他们意外的是,抵抗微乎其微。少数幸存的日军守备兵在短暂的交火后,迅速溃退到了丛林深处。美军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有组织的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