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军司令的朱可夫元帅,骤然发动了。
密集的炮火,再次撕开了德军的阵地。随后,苏军的三个坦克集团军,如脱缰的猛虎,突入了德军的防线。由于初春的融雪,道路泥泞不堪,德军的兵力调动,比冬季时更为迟滞。而苏军,对此早有准备。他们为坦克和汽车,大量地配发了履带式的拖车和牵引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装甲集群的机动能力。
在短短数日之间,苏军的装甲洪流,席卷了数百公里。德军整个南翼的防线,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瞬间土崩瓦解。
朱可夫元帅的这记重拳,不偏不倚,正好打在了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的后方要害。由汉斯·胡贝将军指挥的这支德军精锐,被苏军的快速穿插,压缩和包围在了布格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的一块狭窄区域内。
3月21日前后,苏军攻占了该集团军最重要的补给中枢——切尔诺夫策。胡贝的第1装甲集团军,彻底陷入了孤立无援的险境。3月28日,苏军完成了对胡贝集团军的合围,形成了一个规模堪比科尔松的、被称为“胡贝突出部”的巨型口袋。
这一次,连希特勒,也终于从他那“固守阵地”的幻想中,清醒了过来。在曼施坦因被解职前,最后一次据理力争之下,他破例地撤销了“不许撤退”的死命令,并调派了精锐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从外部增援胡贝。
被围在口袋里的胡贝将军,展现了他作为一名杰出指挥官的冷静和果断。他没有像施特默尔曼那样,组织一场混乱的、自杀式的突围。他冷静地指挥被围的部队,以一个个战斗群为单位,交替掩护,有序地向西突击。
他做出了一个出其不意的决定:避开苏军预判的、向南的突围路线,转而集中所有力量,向着苏军包围圈相对薄弱的西侧,发动突围。
由于德军的援军,在此时也及时赶到,对苏军的包围圈,形成了有力的牵制,苏军的兵力,一时之间,顾此失彼,竟然真的被胡贝,撕开了一个缺口。
4月10日,胡贝的残部,在经历了十几个日夜的血战之后,终于与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取得了联系。约20万德军,从这个死亡的陷阱中,成功地逃了出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胡贝集团军的这次突围,在军事史上,被认为是一次极为成功的、堪称奇迹的突围作战。但是,这次成功,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们虽然逃出了生天,但已是元气大伤。大批的重武器、坦克和火炮,都因为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