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地推进。
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战役和基洛夫格勒战役的胜利,是苏联红军在1944年初,取得的第一次辉煌胜利。
在战果上,苏军成功收复了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基洛夫格勒等一系列重要城市,将战线,普遍向西推进了约100公里。
在战略后果上,这次胜利,在德军的乌克兰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宽达数百公里的巨大缺口。德军的南方集团军群,其南北两翼的联系,被严重地削弱,面临着被苏军分割、包围、乃至全线崩溃的巨大威胁。
而对后续战役的影响,则是决定性的。 这次胜利,直接导致了在德军防线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向东突出的囊形地带。在这个地带里,驻守着德军第8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团军的部分主力。而这个囊形地带,在不久之后,就将成为另一场更为着名的、被称为“东线的斯大林格勒”的围歼战的战场。这次胜利,为即将在2月份打响的、惊心动魄的科尔松–切尔卡塞围歼战,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笔。
苏军,已经牢牢地掌握了整个冬季战役的主动权。
在这场冬季的风暴中,双方统帅的命运,也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朱可夫的决断,再次证明了他作为苏联“胜利的象征”的价值。他坚决主张,必须利用冬季,连续不断地发动进攻,不给德军任何喘息和重组的机会,以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军。他也精准地调配了方面军的资源,有力地支援了南北两翼的进攻。
而曼施坦因的困境,则是一个军事天才的悲剧。他拥有着无与伦比的战术才能,在局部,他甚至还能打出像样的反击。但他的才能,在希特勒僵化的、不切实际的战略指挥面前,变得毫无用处。他就像一个被捆住了手脚的顶级剑客,空有一身绝世武艺,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步步地走向失败。在这次战役之后不久,因为与希特勒的矛盾彻底激化,他最终被解除了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的职务,从此告别了东线战场。
而对于那些在冰天雪地里,用生命去执行命令的普通士兵而言,战争,则更为具体和残酷。一位幸存的苏联老兵,在回忆录中写道:“冬天,是我们最好的盟友,也是我们最可怕的敌人。我们一边追击着德国人,一边与严寒和饥饿作斗争。在战场上,你分不清倒下的人,是被子弹打死的,还是被活活冻死的。”
而在德军一边,则充满了绝望。“我们没有冬衣,没有燃料,没有食物。我们唯一的命令,就是守住阵地。但我们不知道,我们究竟在为什么而战。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