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而在实验的间隙,马洛克总会推着泽娜来到实验室的观景窗前,看着伽马5号星球奇特的紫色极光,回忆起年轻时一起探索宇宙的美好时光,相互鼓励,为彼此注入继续前行的勇气。
13.2 破局:跨维度的联想
三天后的深夜,实验室的冷光灯在老化线路中忽明忽暗,维克斯监护仪尖锐的警报声刺破死寂。
这位插着电子起搏器的老科学家剧烈咳嗽着撑起上身,布满血丝的眼球死死盯着全息投影:"量子共振...我们忽略了量子共振!"
颤抖的手指在虚空中划出不断震荡的波形,病床旁的输液架随着他的动作摇晃,折射出细碎的冷光。
在二级宇宙文明的认知体系中,生物组织修复遵循三维空间的物理法则,细胞分裂与再生被局限于长宽高构成的坐标系内。
但奥古斯丁三级文明的神经修复技术资料显示,其受损神经的重建过程存在违反常规时空逻辑的量子纠缠现象——这与传统理论形成的悖论,正是团队五年来始终无法突破的关键桎梏。
维克斯调出的"阿尔法3"行星藤蔓影像里,被激光切断的茎干处,荧光色的细胞正以超越常规的螺旋轨迹重组。
这种藤蔓细胞在受损时,会自发引发量子共振效应,通过微观层面的能量震荡,使断裂处的细胞在量子态下建立连接,再将修复后的结构稳定回现实维度。
这种现象与奥古斯丁文明资料中记载的"神经突触量子桥接技术",在量子力学模型上呈现出惊人的同构性。
"看这个共振频率图谱!"维克斯的指尖在投影中划出复杂的震荡曲线,"藤蔓细胞通过这种量子级的能量震荡,在微观层面完成无缝衔接!"老人浑浊的瞳孔突然亮起。
"藤蔓的细胞修复机制,本质是利用量子共振补偿损伤!就像奥古斯丁人修复神经时,用量子震荡填补突触缺口..."他的声音因激动而断续,但每个字都像重锤敲击在众人的认知壁垒上。
这一发现打破了团队对生物修复技术的传统认知框架。如果能将藤蔓的量子共振再生机制,与三级文明的量子工程理论结合,不仅能解决困扰二级文明已久的神经损伤修复难题,更可能为生物科技领域开辟全新的研究方向——从三维空间的线性修复,迈向量子层面的共振重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泽娜的轮椅在金属地面划出刺耳声响,她颤抖着将藤蔓细胞的基因图谱,与奥古斯丁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