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推眼镜,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这不是预设程序,它们在自主创造战术!"
马洛克默默记录数据,喉咙发紧:"生物量子神经网络真的让机器产生了'直觉'。"
这些钢铁战士身披能抵御10^12 J/m2能量冲击的复合装甲,胸腔内的量子处理器如同永不疲倦的大脑,可在瞬息间解析百万条战场数据。
当它们通过量子纠缠通讯结成阵列,行动时的默契甚至超越血肉同胞——每一次能量刃的挥砍、每一道护盾的偏转,都如同精密钟表的齿轮咬合。
林轩机械眼红光频闪,电子音裹着惊叹炸开:"好家伙!要是上回绞杀奥古斯丁暴君时有这玩意儿,一台顶五台都不带含糊的!咱那帮机械弟兄也不至于折腾地那样狼狈!"
他的机械肢体不自觉攥紧,操作台在重压下发出细微的电流嗡鸣,仿佛还回荡着那场惨烈战役的硝烟。
从量子神经元的第一次突触闪烁,到钢铁洪流撕裂敌方防线的震撼瞬间,新型智能机器人不仅是冰冷的战争机器,更是二级中等文明对生命与科技边界的一次大胆突破。
新型智能机器人以生物量子神经网络为核心技术,基于神经量子纠缠原理,通过模拟人类大脑的思维模式,赋予机器人接近人类的自主决策与应变能力,突破传统AI的逻辑局限。
在制造环节,科研团队于生物机械融合车间将量子神经元与锎合金骨架精密对接,利用培养舱培育并训练量子神经网络,使其能以每秒10^18次的速度学习战术推演。
成品机器人身披可抵御10^12 J/m2能量冲击的复合装甲,搭载的量子处理器可瞬间解析海量战场数据,并通过量子纠缠通讯实现实时协同。
它们用金属骨骼重新定义战场规则,实战中,它们能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局自发制定战术、调整阵型,不仅弥补了碳基生命在真空环境下的作战局限,更以高度协同的钢铁阵列成为文明开疆拓土、改写星际战场格局的战略利刃。
3.6 钢铁舰队的启航
地球历2667年,从理论到实践,十年攻坚终见曙光。林轩带领的科研团队成功冲破二级中等宇宙文明的战争科技桎梏。
环形轨道工厂内,200艘银灰色战舰如同沉睡的巨兽整齐列阵,舰体表面流转的能量纹路暗藏文明的智慧密码;地下仿生中枢里,40万台新型智能机器人泛着冷冽金属光泽,精密的机械关节与内置的神经网络正等待着激活指令。
机器人组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