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粒子束,又能用引力场偏转动能武器,甚至将吸收的能量转化为反击储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座流动的光之壁垒,不仅重新定义了星际防御的标准,更让能量从消耗品蜕变为战略资源。当敌方的攻击越猛烈,护盾反而愈发璀璨。
这是二级中等文明对宇宙攻防法则的一次华丽颠覆。
智能复合能量护盾以量子态调控与引力场共振双系统联动为核心原理,基于量子态多维调控理论实时感知攻击能量的量子特征,运用引力场共振耦合技术将冲击能量转化为维持护盾的动力,形成能量循环闭环。
制造过程中,科研团队在环形充能环内将暗物质纤维编织成核心框架,植入纳米级量子传感器与引力场调节装置,经反复测试优化双系统协同机制。
该护盾具备毫秒级响应速度,可在0.01秒内解析攻击频率并调整防御策略,能同时抵御能量与动能双重攻击,模拟中200艘战舰组成的护盾矩阵面对半小时饱和攻击仅消耗17%能量,不仅能有效守护舰队安全,更将吸收的能量转化为反击储备,成为兼具高效防御与战略续航能力的星际防御利器。
3.5 新型智能机器人好似钢铁洪流
在真空与辐射交织的星际战场,碳基生命的脆弱性如同暴露在烈日下的露珠。林轩舰队的一大特点就是几乎没有碳基生物参与作战。这是他量子态意识流的特殊优势赋予的战争奇迹。
为填补作战体系的基本作战单位缺口,科研团队立下军令状:锻造超越生物极限的多功能智能机器人军团,让钢铁之躯在宇宙深渊中成为永不退缩的先锋。
"赋予金属心脏跳动的智慧!"泽娜的声音在生物机械融合车间激荡,她操作机械臂灵巧地将培养舱中的量子神经元与锎合金骨架对接。
淡蓝色的数据流在培养舱表面流淌,宛如新生生命的脉搏:"瞧这些量子神经网络,它们正以每秒10^18次的速度学习战术推演,比人类最天才的指挥官还要敏锐千倍!"
这背后是量子生物学拓展理论的终极应用——通过模拟神经量子纠缠原理,让机器人的决策系统突破传统AI的逻辑桎梏。
首批二级中等宇宙文明水准的机器人投入模拟巷战的瞬间,整个观测室陷入窒息般的寂静。面对突然启动电磁脉冲干扰的"敌军",二十台银色身影自发组成三角阵型,能量刃划破虚空的蓝光中,它们竟预判出敌方指挥官的撤退路线。
维克斯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