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蓉低头轻语,多年心愿终成现实。
然而李建设走到门口却叹了口气,不对劲,这结果和预期完全不同。
他本是来劝人回归正轨的,可一见面就改变了主意。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976年
“干爹,您去哪了?我刚才都没找到您。”赵欣梅在教室门口徘徊。
“就在那边,走吧……咦!”李建设忽然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不是院里的孩子,而是加钱哥。
《绣春刀》里提到要加钱那家伙,没想到会在农场遇见。
看来是与赵欣梅相关的人物,不过他不知道这部剧,也无妨。
“干爹,这是牛淑荣,您见过的;这是齐伟,淑荣的对象。”赵欣梅出声介绍道,她哥哥原在农857场,去年在干爹的帮助下已返城,街道办还安排了份不错的工作。
“您好!”李建设点头示意。
“李主任好!”牛淑荣如今是广播员,接替了赵欣梅的位置。
“李主任您好。”齐伟略显疑惑地看了眼李建设,但没多问。
不多时,李建设见到了农场场长唐某,桌上已摆好酒菜。
无需寒暄,直接开席。
公务接待本合规矩,只是常超预算,但这没什么,其他地方弥补便是。
众人推杯换盏,无人提及此事,彻底杜绝还需等到几十年后某人的到来。
“李主任,您的大名真是如雷贯耳!咱们农场用的打谷机、孵化箱,都是您设计的。”唐场长举杯又敬一杯,拉近关系,对他有利无弊。
“不敢当,都是过去的事了。”李建设意识到自己松懈了,这些年并非不想创新,而是多做未必就好,稍不留神就被扣帽子,称走资本主义路线,那就麻烦了。
但若有机会,仍可为集体贡献,收获或更丰厚。
“干爹,您这么厉害啊!”赵欣梅真不知此事。
同桌的齐伟和牛淑荣也颇感惊讶,他们能入座,因岗位特殊,又被当作熟人,才凑足人数。
“这没什么难的,我是六级钳工,动手能力很强。”李建设话中带双关,旁人却听不出深意。
中午吃饱喝足,很快给他安排了宿舍,单人间,条件还不错。
这才抽空给家里打了电话,一切都好。
休息片刻后,等农场的知青们开始干活,他才出门活动,避免留下太多痕迹。
“欣梅,过来取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