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自豪与敬畏,“浑天仪观测的是肉眼可见的星辰轨迹,而‘天眼’能‘听’到亿万光年外,那些肉眼甚至普通望远镜都完全看不到、也听不见的宇宙奥秘。它的灵敏度极高,能在月球上接听手机信号,能探测到百亿光年之外的脉冲星信号。在它建成之前,人类对宇宙深空的‘听觉’,是模糊而有限的。”
讲解员在一旁补充着FAST的工程奇迹和科学意义:
如何利用天然洼坑,如何实现主动变形的反射面,如何精确控制馈源舱进行追踪观测…
每一个技术细节,都让李世民感到头脑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
他久久凝视着“天眼”,山风猎猎,吹动他的衣襟。
那份属于帝王的宏图大略,在此刻与人类探索宇宙的终极雄心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他想象着这“巨耳”捕捉到的来自远古星辰的信号,仿佛听到了时间长河上游的潮汐声。
一种超越个人、超越时代、甚至超越地球的渺小感与壮阔感交织着冲击他的心灵。
终于,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穿透千年的力量,在山谷间回荡:
“此非祭天之坛,乃通神之器!昔日朕只道‘千里眼’乃神话虚妄,今日方知…这才是真正的‘千里眼’!不…是‘亿万里眼’!能窥宇宙之玄机,聆星河之秘语!壮哉!后世之人,竟有如此手笔,以凡人之力,欲解天道!”
他的眼中燃烧着炽热的光芒,那是对未知的渴望,对伟力的折服,更是对林悦所代表的这个时代智慧的由衷赞叹。
这一刻,他不再是单纯的旁观者,而是被深深卷入这探索洪流的参与者。
林悦看着他激动的侧脸,心中也澎湃不已。
她能感受到,李世民的震撼并非浮于表面,而是触及了他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统治者对“认知边界”的根本思考。
“天眼”所代表的,正是他孜孜以求的“洞察先机”在宇宙尺度上的终极体现。
考察的第二站,是位于西北戈壁深处的卫星发射基地。
这一次,他们有幸近距离目睹一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准备过程。
戈壁滩的辽阔苍凉,让李世民想起了塞外的战场。
但当那枚矗立在发射塔架上的巨大火箭映入眼帘时,眼前的“钢铁巨人”所带来的冲击,远非战马刀弓可比。
银白色的箭体在戈壁的烈日下熠熠生辉,尖端直指湛蓝的天穹,尾部捆绑着粗壮的助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