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标记之间画了道弧线,“苏相你看,把这些光连起来,像不像张裹住世界的大襁褓?”
卯时,护生堂的药圃里,新培育的“跨域暖澜花”正悄悄绽放。这是八荒药农与砂澜岛花匠的合成果——花瓣外层是抵御风沙的琥珀色硬壳,内里却藏着极东群岛的藤状花蕊,花蕊顶端结着雪原冰玉般的露珠,露珠滚落时,会在叶片上晕出雾隐岛的海蓝色光纹。负责照看花圃的虎娃发现,这些花总朝着不同方向倾斜:向东的花瓣沾着椰香,向西的裹着沙粒,向北的凝着薄冰,向南的带着咸湿的海风,却在花芯处汇成同一种暖意。
辰时,澜世集贸场的早市比往日更热闹。雾隐岛的渔民摆开新制的“澜世渔网”,网绳是用砂澜岛的驼毛与极东群岛的藤条拧成的,网眼织着八荒护生纹与雾隐岛的洋流符,“就算捞起的是块碎冰,也能在网里捂出点暖意。”雪原部落的猎人带来了“暖澜雪橇”,雪橇板用砂澜岛的耐火砖做底,能在冰面上划出暖澜花纹路,“砖缝里嵌着极东的荧光藤,夜里赶路时,辙印会亮成指引同伴的光带。”
楚昭宁在人群里遇见个背着行囊的少年,行囊上缝着块拼布:八荒的棉布、砂澜岛的沙染布、极东的藤编布、雪原的兽皮、雾隐岛的海草布,五种布料拼出个歪歪扭扭的襁褓形,布角却整齐地缀着五颗珠子——鲛人的荧光珠、砂澜的暖澜花籽、极东的椰壳珠、雪原的冰棱珠、雾隐的月光石。“我是个货郎,”少年笑着晃了晃行囊,“每到一个地方,就收块当地的布,现在啊,这行囊就像装着整个世界的暖,走到哪都不怕冷。”
巳时,传习馆的课堂里,来自不同地域的孩子们正一起绘制“我的襁褓”。砂澜岛的孩子用细沙堆出能储水的沙丘襁褓,说要让沙漠里的蜥蜴也有地方躲太阳;极东的孩子用椰叶编出会随海浪摇晃的摇篮,里面躺着用贝壳做的小鱼;雪原的孩子用冰块雕出能发光的冰屋,屋檐下挂着会唱歌的风铃;雾隐岛的孩子则在纸上画了片海,海中央有个巨大的贝壳襁褓,里面睡着星星、海浪和所有迷路的鱼。
虎娃小满把这些画贴满了传习馆的墙壁,忽然发现每张画的角落都有个相似的细节:砂澜岛孩子的沙堆里藏着片海草,极东孩子的摇篮旁卧着只骆驼,雪原孩子的冰屋窗上画着椰树,雾隐岛孩子的贝壳里裹着团雪球。“他们说这叫‘把远方的朋友请进自己的家’,”小满指着画下的标注,“就像暖澜花,根在八荒,却把花瓣伸到了所有需要暖的地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