澈坦荡,没有丝毫闪烁,更无半分对权力的留恋。
那份发自内心的平静与释然,冲刷着赵頵心中的疑虑。
几番劝阻,几番恳请。
黄忠嗣的辞意一次比一次坚决,理由一次比一次恳切,姿态一次比一次谦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頵看着那双平静如水的眼睛,心中的怀疑终于一点点消散。
这不是以退为进,这是真正的放手!
是真正的心如止水!
他终于确认,这位曾让他寝食难安的“皇兄”,是真的要离开了,离开这权力的漩涡中心。
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有释然,有轻松,或许……还有一丝遗憾和敬佩。
他沉默良久,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终于,赵頵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沉重”与“无奈”:
“唉……皇兄去意已决,朕……虽万般不舍,亦不忍再强留。皇兄为国为民,殚精竭虑,功在社稷,利在千秋!朕……准卿所请!”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群臣,声音提高:“即日起,燕王黄忠嗣,卸去一切职司,归家休养!
其燕王尊号世袭罔替,享亲王俸禄,见朕不拜!
皇兄归隐之后,凡有所请,朝廷必竭力满足!
沿途州府,需以亲王之礼,妥善迎送,不得有误!”
“臣,谢陛下隆恩!”黄忠嗣第三次深深拜下,这一次,是彻底的告别。
起身时,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微笑,宛如卸下了千斤重担。
朝会散去,众臣心思各异,陆续退出垂拱殿。
殿门外,王安石、章惇、苏轼、张问几人立刻围住了正要离去的黄忠嗣。
“允承!”王安石眉头紧锁,眼中满是不解与忧虑,“新政未竟全功,你何故执意离去?朝堂风云变幻,若无你在……”
章惇惇更是急切:“允承兄!陛下虽准,然你这一走,新政若遇反复,何人能如你这般力挽狂澜?你我兄弟同心,共创盛世,岂能半途而废?”
苏轼眼中也充满困惑:“允承,你正当盛年,壮志岂止于此?寄情山水固然雅致,然匡扶天下,岂非大丈夫平生所愿?”
张问相对沉默,但眼中同样满是询问。
黄忠嗣看着眼前这些曾并肩战斗的挚友同僚,目光温和而平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