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矣。”
话音落下,垂拱殿内落针可闻!
辞官!归隐!
这消息比半年前的“卸兵马元帅职”更令人震撼百倍!
权倾朝野、手握新政命脉的燕王黄忠嗣,竟然要在权力巅峰之时,彻底抽身而去?
放弃这煊煊赫赫的权位?
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在御座之上。
王安石、章惇、苏轼、张问等新政核心重臣,更是面露震惊与难以置信之色。
赵頵脸上的平静终于被打破,愕然之色一闪而过,随即被浓浓的怀疑填满。
这……是真的吗?是真的一心归隐,还是……以退为进?
是厌倦了朝堂纷争,还是……察觉到了什么?
他心中念头急转,面上却迅速堆起“震惊”与“不舍”。
“皇兄!”赵頵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急切,“何出此言?
朕不准!大宋方兴未艾,新政如日方升,正需皇兄这般定海神针坐镇中枢!
朕视皇兄为股肱,朝野倚皇兄为柱石!岂能于此时言退?
朕不许!卿若觉辛劳,大可静养些时日,无需事事躬亲,但这归隐之言,万勿再提!”
王安石立刻出列,声音带着真切的挽留:“陛下所言极是!
允承!新政根基虽稳,然枝叶扶疏,尚需兄台掌舵指引!
天下之大,岂有比允承更合适总理新政之人?朝堂不可一日无允承兄啊!”
他情急之下,连私下称呼都用上了。
章惇也紧随其后,语气焦灼:“燕王!辽东羁縻縻之策,边军整饬,吏治革新深化,桩桩件件都需您主持!
岂能功成身退?陛下,臣恳请陛下挽留燕王!”
苏轼、张问等人也纷纷附议,言辞恳切。
殿内一时充斥着挽留之声。
面对这潮水般的劝留,黄忠嗣的神色却愈发平静坚定。
他再次躬身,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动摇的力量:
“陛下,王相,诸公厚爱,忠嗣铭感五内。
然,臣意已决,非为辛劳,实乃志已酬,心已倦。
先帝所托,臣已竭尽心力完成。臣此生,唯余陪伴家人、寄情山水之念。
朝堂之上,王相、章参政、苏学士、张尚书等诸公,皆国士无双,新政有诸公在,后继有人,必能发扬光大,造福苍生。臣,去意已决,恳请陛下成全!”
他的目光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