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没说?”
罗贯中笑着拍拍他的肩。
“你平时看似稳重,关键时刻却露馅了!太急躁了!”
“就不能让我先开口?”
方孝儒听后愣了一下。
他确实脾气急,遇事总坐不住。
老师宋濂也曾多次劝他。
但本性难移,这脾气不易改。
不过,听罗贯中这么说,他也有些愧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毕竟对方是真心为他好。
他深吸一口气,恭敬地向罗贯中行礼。
“多谢罗兄指点!”
罗贯中连忙扶起他。
“方兄如此,倒让我有些不好意思了!”
二人客套一番后,想起正事。
文人难免有些毛病,罗贯中终于有机会开口。
“方兄,我恭喜你,因为你前程无量。
”
方孝儒冷静下来,认真询问:“有何好处?”
罗贯中笑着低声说:“我们读圣贤书的人,寒窗苦读多年,最终要在官场施展才华。
”
“今年你虽然未进一步,但以你的才学,二甲三甲是稳的。
”
“你参加的是新增恩科,不算在常规科举中,所以明年还有机会。
”
罗贯中凑近,意味深长地说:“不过,你不能就这样闲着吧?”
“与其在报社当小吏,不如去教坊司。
”
“在这里,最多做到主编,而在教坊司,现在虽也是小吏,但将来会有更好的机会。
”
“胡大人亲自点了你的名,若能得其赏识,前途自然光明。
”
方孝儒沉默了,明白了罗贯中的意思:与其做跑腿的小吏,不如投靠胡大人,或许能得到有力支持。
方孝儒深知自己获得这个机会并非因才学出众,而是得益于偶然结识了胡大老爷,并陪伴其去过两次青楼。
然而,即便在青楼如何表现,也无法改变胡大老爷身为朝堂重臣的事实。
正如罗贯中所言,有这样的人物支持,未来的道路会顺畅许多。
以往的方孝孺或许会鄙视这样的手段,但在报社工作期间,他接触到不少从礼部跟随胡大老爷而来的下属。
他们追随胡大老爷的原因既有对其权势的敬畏,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