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胡大老爷的理由说得通,打一架又有什么关系?
胡大老爷点头,仿佛刚才李善长的弹劾完全没有影响到他,坦然说道:
“陛下,我之前提出这个建议是有原因的。
”
“首先,陛下英明,科举的规矩早已由您制定,殿试作为最后一环,不该更改。
”
“即便要改,也不是这一回的事儿了,否则我大明的威严何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话一出,不仅朱元璋,就连其他等着看热闹的大臣们也纷纷点头。
没错,正是这个理。
“殿试都结束了,所有该考的都已经考过,怎么能突然加试呢?”
“所以我认为,既然文比不分高下,不如让他们武比,这样后世提起,也是一段佳话。
”
众人听罢,觉得这理由确实有些道理。
尤其是胡惟庸反对加试的观点,得到了不少老儒生的支持。
这本就是应该的,殿试结束后若再加一场,算怎么回事?
见大家都陷入思考,胡惟庸赶忙接着说道:
“其次,这些学子将来要为官,尤其是状元,前程不可限量。
”
“大明疆域广袤,说不定会被派往各地为官。
”
“没有健康的体魄怎么行?”
“万一在路上受点风寒就病倒了,岂不是辜负了陛下的信任和朝廷的栽培?”
“让他们活动一下筋骨也是好事。
”
“他们又不是习武之人,打架不过是比拼体格和力气罢了!”
“身体强壮的当状元,以后重点培养,有何不可?”
朱元璋听到这话,咂咂嘴,略作思索后,觉得很有道理。
确实如此!
文采相差无几,那就选体格好的,能为朱家效力久的,那就是状元!
不错,就这么办!
来吧,打一架!赢的人就是状元。
()
---
好吧!
不管这事是不是闹剧。
既然胡惟庸建议,朱元璋同意,那这事就成了定局。
也就是说,这次科举的最后悬念,要从文斗转为武斗解决。
朝堂上的文武官员和考生此刻都惊呆了。
天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