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但实际上,在这个科举决定命运的时代,两者的差距可不小。
首先在官职上,状元比其他人高出一品。
其次,在仕途中,状元只要稍微聪明些、有能力,就能一路顺利升迁。
而其他的同年进士,则需先在翰林院待三年,再派往六部或州府历练才能有所成就。
更不用说,在世人眼里,殿试唱名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这状元可是实实在在能让家族荣耀的称号。
不过,这些对于老朱来说只是小事。
他根本不在意这些。
他关心的是通过点状元这件事传达出的态度。
当前朝状元的文章将被公开,这其中是否支持禁海或开海,其实反映了他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这可不是件可以草率决定的事。
老朱不为此烦恼才怪呢!
下一刻,朱元璋瞥了一眼台下的胡惟庸,眉头顿时舒展。
对啊!
自己想不出办法,就让惟庸去思考吧,他主意一向很正,办法也多,就让他去操心好了。
万一出了什么差错,还有这个老家伙可以帮忙解决。
反正他这懒散的性格,也不是那种畏首畏尾的人!
嗯,不错!
想到这里,朱元璋开口喊道:“惟庸!”
“胡惟庸!”
胡大老爷刚才还在闭目养神。
毕竟这场考试不会很快结束,他也不能拉着别人在一旁闲聊。
闲来无事便昏昏欲睡。
忽然听到有人唤自己的名字,醒来一看,朱元璋端坐在上位,目光炯炯地看着自己。
胡惟庸并不惊慌,反而上前拱手道:“陛下,臣一时倦怠,小憩片刻,望陛下原谅。
”
“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朱元璋看着胡惟庸坦然自若的样子,忍不住一笑:“并无他事,这里有两份卷子,看起来不相上下。
”
“你给想想办法,帮朕定下状元和榜眼吧。
”
听罢朱元璋的话,胡惟庸神色如常,而一旁的解缙却惊讶得瞪大了眼睛。
天哪!
这不是陈兄吗!
他虽早猜到陈近南只是个伪装,陈兄才是朝中重臣。
但万万没想到会是这样!
刚才朱元璋叫这位大佬时,他听得清清楚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