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的关于大型真菌生理、代谢调控、环境因子互作乃至菌群生态平衡的知识洪流涌入脑海!钱胜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之前许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操作,此刻都有了清晰的理论支撑;一些模糊的经验感觉,也瞬间被量化和系统化!他甚至对如何利用本地材料配制更高效、更廉价的促生长剂和生物抑菌剂,都有了清晰的思路!
“钱技术员?你咋了?”桂花嫂看到钱胜突然顿住,眼神放空,关切地问。
“哦,没事,”钱胜瞬间回神,压下心中的狂喜,指着显微镜载玻片上的菌丝,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笃定和更深层次的洞见,“大家看这里,菌丝尖端的分叉角度和原生质流动速度,是判断其营养吸收效率和健康状态的关键指标之一。我们接下来要配制的营养液,其pH值和微量元素配比,就需要根据这个实时状态进行微调……”
他的讲解更加深入、更加信手拈来,仿佛那些精微的知识早已融入骨血。学员们虽然听得似懂非懂,但钱胜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渊渟岳峙般的自信和专业气场,让他们由衷地信服,学习也更加投入。
就在蘑菇房内技术培训如火如荼进行时,大队部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在钱胜的《操作规范》指导下,污染区域经过精心“生境修复”后,菌丝恢复速度远超预期!而其他健康的菌床,在更加科学精细的管理下,雪绒菇的生长势头更加喜人,菌盖肥厚,色泽洁白如初雪,密密麻麻,层层叠叠,远远望去,如同铺在菌床上的云朵!
丰收的时刻,终于还是带着更加蓬勃的力量,到来了!
采摘的日子,新蘑菇棚里人声鼎沸,充满了收获的喜悦。这一次,不再是钱胜三人孤军奋战。桂花嫂、春梅嫂、建国、石头,还有几个被临时抽调来帮忙的妇女,在钱胜的统一调度下,动作麻利,分工明确。
桂花嫂和春梅嫂负责检查蘑菇成熟度,精准地指出可采摘的区域;建国和石头带着小伙子们按照标准手法,轻拿轻放,将一朵朵饱满的雪绒菇小心剪下;妇女们则负责分拣、去除杂质、按大小品相分级,然后整齐地码放在垫着干净稻草的竹筐里。
整个流程井然有序,效率极高。钱胜站在一旁,看着这热火朝天、却又忙而不乱的景象,看着那一筐筐迅速堆积起来的、洁白如玉的丰收果实,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
授人以渔,群策群力。他播下的不仅是蘑菇的菌种,更是技术和希望的种子。如今,这些种子已经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结出了第一茬真正意义上的、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