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卷《正气歌·修心篇》都写了什么吧。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心性,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修法在诚意,清夜扪此心:秉直破幽暗,如简刻丹忱;守正驱邪佞,如笏镇妖氛;临危砺胆魄,如椎击雷霆;持节耐寒苦,如毡映冰清;沉定对毁谤,如砥立浪平;淡泊远纷华,如砚守朴真;从容应万变,如阶纳霜霖;坚忍化戾气,如柱擎天倾;精诚贯金石,如矢透岩层;忧患炼志骨,如笏映寒灯;死生证大道,如鼎镬淬金。巍巍养浩气,道义为之根。此心常光明,岂惧外物侵?三纲实系命,五常乃天经。嗟予遵圣训,修行未有停。天地为洪炉,正气永在腔!”
不怪江玄惊呼,主要是江玄没想到,为了传法,儒门居然将《正气歌》传了下来,而且还将《正气歌》更改了一番,将原来涉及“史”的部分尽数改成了修心的法门。
《正气歌》虽然不是什么儒家至高的经文典籍,但是在不少修行儒家浩然正气之法门的修行者眼中《正气歌》的地位并不低,甚至于堪称浩然正气一脉的《心经》《清静经》,在不少浩然正气一脉的儒家弟子心中,《正气歌》是“一字不易”,不可更改的。
而凭借着《正气歌》的传播,“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这些《正气歌》中涉猎到的着名典故也在人族,甚至是在人族之外的地方流传。
随着这些典故的广为流传,浩然正气一脉也借此凝聚出了不少“神器”作为浩然正气一脉的至宝,比如说太史简和董虎笔,两者都能够将被大神通者遮掩的历史还原,让人能够探知时空长河之中的隐秘之事,若是两者合力,甚至可以比照原时空的发展,将所有超脱时空长河的大神通者们的影响抹除,让时空的发展恢复原样。
而苏武之节,张良之锥也是如此,前者有正心之功,凡持节者,可明初心,正本心,养浩然之气,不受外力所胁;后者却是对秦之后的暴君的神器,能破帝王气运,无论是人道加持,还是天庭紫薇帝命加持甚至是国运加持,都会被张良之锥破除,从而提高刺王杀驾的成功率。
也就是仙秦的时间顺序排在了皇商之后,张良锥在皇商的时候不能用,不然,早在纣王女娲庙题诗的时候,女娲娘娘将那张良锥从天扔下,指不定后面就没有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