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着:“美好从不是永恒,而是懂得珍惜转瞬即逝的瞬间。”就像去年在南苏丹,他们为临时学校的孩子们上美术课,一个缺了门牙的小男孩把画的彩虹塞进她手里,转身就跑进了难民潮——那样的瞬间,或许再也遇不见,却永远留在了记忆里。
雨停后,他们沿着湿漉漉的街道散步。阳光穿透云层,给教堂的尖顶镀上金边,墙角的九重葛被雨水洗得发亮。林婉清突然在家手工艺品店前停下脚步,橱窗里摆着串用彩色玻璃珠穿成的风铃,珠子折射着阳光,在地面投下流动的光斑。“像不像刚果孩子送你的那盒珠子?”她轻声问。
啊玉想起那个铁皮盒子,此刻正躺在他们的行李箱里。去年撤离难民营时,一个叫阿米娜的小女孩把盒子塞进他背包,用生涩的法语说:“这是会带来好运的星星。”
离开前的清晨,他们去了小镇尽头的灯塔。守塔人是位独居的老太太,银发在晨光里泛着珍珠光泽。她给他们煮了加了肉桂的热可可,杯沿结着层细密的泡沫。“这座塔陪我守了四十年,”她望着旋转的灯座说,“以前总盼着远航的船回来,现在才明白,能看着光穿透黑暗,本身就是种幸福。”
站在塔顶俯瞰整片海湾时,林婉清突然从背包里拿出那个铁皮盒子。晨光穿过玻璃珠,在她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落了满脸的星子。“他们说,把心愿装进盒子里,对着大海喊三声,就会被浪花带到神明那里。”她打开盒盖,里面的珠子在风中轻轻碰撞,发出叮咚的脆响。
啊玉看着她认真的模样,突然觉得眼眶发烫。这些年他们一起走过硝烟未散的难民营,见过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人们,也在无数个深夜为远方的苦难辗转难眠。可无论看过多少疮痍,她眼里的光从未黯淡——就像此刻,她望着大海的眼神,依然清澈得像初见时的塞纳河。
“我的心愿是,”林婉清对着大海轻声说,声音被风吹得有些碎,“我们永远有勇气选择自己的人生。”
啊玉把她揽进怀里,海风掀起他们的衣角,远处的浪涛声像亘古不变的誓言。“这个心愿,我们一起守着。”他想起刚认识林婉清时,她在巴黎的公益组织里整理捐赠物资,阳光透过百叶窗落在她发上,她抬起头说:“我想让更多人有选择的权利。”那时他还不懂,所谓的勇气,不是从不畏惧,而是明知前路坎坷,依然愿意迈出脚步。
他们把玻璃珠一颗颗抛向大海,珠子坠入浪涛的瞬间,像星星跌进了银河。林婉清的笑声随着海风飘远,惊起一群白鹭,它们掠过海面,翅膀划破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