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方案最终确定时,林默特意加了条:每个旅行团都要配一位当地向导,不仅要会讲风景传说,还要能认出路边的草药,知道哪家的酸汤鱼最地道。他想起自己第一次喝酸汤鱼时,向导大姐说的话:“风景是骨架,人情才是肉。”
首发团出发那天,林默去了高铁站。看着游客们背着行囊上了商务车,他突然发现车身上的广告语——“去云栖谷,遇见比风景更美的人”,是他熬夜改了七遍才定下来的。
傍晚时分,向导发来视频:一群人在溪边围着篝火唱歌,溪水在月光下闪着碎银般的光。林默想起自己在景区入口处立的那块石头,上面刻着四个大字:“来者是客”。他想,最好的路线,从来都不是地图上的线条,而是能让人心甘情愿踏上的旅程。
五、山谷里的回响:当推广变成故事的一部分
半年后的旅游旺季,云栖谷的停车场每天都停满了来自各地的车。林默在风雨桥上看着熙熙攘攘的游客,有人举着手机直播,有人跟着向导学唱山歌,还有人在照片墙前寻找自己的作品。
那个在展会上喝米酒的平台经理发来消息:“我们的‘非遗体验’专题,你们景区的预订量排第一。”附带的截图里,云栖谷的平安扣制作体验已经约到了下个月。
摄影比赛获奖的退休教师,带着摄影班的学生来了。他们在寨老的院子里支起三脚架,镜头对准正在织布的阿婆。阳光透过木窗棂照进来,在布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幅流动的画。
林默走到银匠铺前,看见那个戴眼镜的平台经理正在学錾刻。他笨拙地握着刻刀,银片上的纹路歪歪扭扭,却笑得一脸认真。银匠师傅在旁边指点,手里的小锤子敲得叮当响,像在为他伴奏。
“林总,”张姐递过来一份报表,“第三季度的游客量比预期翻了一番,回头客占了三成。”她指着不远处的儿童区,几个小孩正在跟着绣娘学挑花,小手里的彩线绕来绕去,像在编织彩虹。
山风吹过吊桥,挂在栏杆上的铜铃叮当作响。林默想起刚启动推广方案时,那些在深夜里修改的策划案,那些在展会里端起的米酒碗,那些在屏幕上闪烁的点赞和评论。他突然明白,最好的推广从来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让每个走进这里的人,都愿意把自己的故事留在这里,再带更多人来续写新的篇章。
暮色渐浓时,景区的灯光次第亮起。从山顶望去,整个山谷像撒满了星星。林默拿出手机,拍下这璀璨的夜景,发了条朋友圈:“云栖谷的夜,等你来数星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