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涌:景区推广的破局之战
贵州山区的晨雾还未散尽时,林默已经站在了刚落成的景区入口处。青石铺就的台阶上还带着露水,远处的喀斯特峰丛在雾中若隐若现,像幅晕染开的水墨画。他深吸一口带着草木清香的空气,手机里弹出的工程验收报告显示“合格”,但眉头却没松开——这座耗时三年打造的“云栖谷”景区,就像藏在深闺的璞玉,等着被世人发现。
“林总,旅行社的考察团还有半小时到。”运营总监张姐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林默转过身,看见穿着民族服饰的姑娘们正往迎宾台搬米酒坛子,竹编灯笼在晨风中轻轻摇晃。这是他亲自设计的迎宾仪式,却突然想起昨晚市场部提交的预售数据——开业半个月,门票仅售出三百张。
“把那些灯笼再往路口挪十米,”他对着对讲机说,“还有,让摄影组的人准备好,今天重点拍苗族银饰锻造的特写。”
一、展会突围:在喧嚣中埋下钩子
上海国际旅游博览会的展厅里,刺耳的电子音乐和叫卖声交织成一片嘈杂。林默站在自家展位前,看着对面云南景区的展位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他们请了傣族姑娘跳孔雀舞,金光闪闪的服饰在射灯下晃得人睁不开眼。而云栖谷的展位前,只有零星几个游客拿起宣传册,翻两页就随手丢在桌上。
“林总,要不我们也请个表演队?”市场部的小王急得额头冒汗。展台上的LED屏循环播放着云栖谷的宣传片,青山绿水的画面在周围光怪陆离的广告中显得格外素净。
林默没说话,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他点开后台数据,参展三天,有效咨询量不足五十人。他突然想起考察时在寨老家里喝的米酒,那股带着山野气息的醇厚味道,让他在深夜的山路上都脚步轻快。
“去买二十个粗陶碗,”他突然对小王说,“再让后厨把准备好的米酒装过来。”
当粗陶碗里的琥珀色液体在射灯下泛出微光,带着酒香的吆喝声响起时,展位前很快排起了长队。“尝尝云栖谷的米酒,”林默亲自给游客倒酒,“这是寨里老人用百年秘方酿的,景区里每天限量供应五十坛。”
一个戴眼镜的男人接过酒碗,咂了咂嘴:“比我在苗寨喝的还够劲。”他是某在线旅游平台的采购经理,本来只是路过,此刻却认真翻看起合作方案。林默注意到他胸前的工牌,想起平台最近在推“非遗体验”专题。
“我们景区里有七位非遗传承人,”林默递给他一张烫金名片,“可以给你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