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语间的人才困局
林深站在“山语间”民宿的露台上,望着远处被晨雾笼罩的竹海。这座藏在莫干山深处的高端民宿开业刚满一年,凭借着“自然与奢华共生”的设计理念和私密性极强的管家服务,已经成了都市精英们逃离喧嚣的首选之地。但只有林深知道,此刻他脚下的青石板路有多平稳,民宿内部的人才断层就有多陡峭。
“林总,昨天住12号院的客人说,管家小陈把他自带的勃艮第红酒放在了恒温柜的白葡萄酒层。”运营总监周姐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她手里捏着的服务反馈单上,这个小小的失误被红笔圈了出来。
林深接过单子,指腹摩挲着纸面。12号院的客人是位葡萄酒评论家,这样的失误在普通民宿或许不值一提,但在山语间,足以让客单价五位数的体验打折扣。“小陈是上个月从本地农家乐挖来的吧?”
“是,本来觉得他对山里的路况熟,跟客人介绍周边景点很自然。”周姐叹了口气,“可高端服务需要的细节太多了,他记不住客人的过敏史,分不清香槟杯和气泡酒杯,上周还差点在客人的素食套餐里加了高汤。”
林深望着庭院里正在修剪日式枯山水的园丁,忽然想起三个月前那位要求“用晨露煮茶”的客人。当时整个服务团队里,只有从新加坡丽思卡尔顿挖来的首席管家能准确理解,需要在凌晨五点收集带着露水的龙井鲜叶,用山泉水煮沸后晾至85℃再冲泡。这样的专业度,不是简单培训就能速成的。
内部选拔:在乡土里找璞玉
解决人才难题的第一步,林深把目光投向了现有团队。他在员工休息室的公告栏贴出了“星火计划”的选拔通知——从现有28名员工里选出5人,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封闭式培训,合格者将晋升为高级管家,薪资翻倍。
第一个报名的是保洁组的阿梅。这个皮肤黝黑的山里姑娘平时话不多,但林深记得,有次一位客人突发哮喘,是正在打扫房间的阿梅第一时间从急救箱里找出了雾化器,还准确报出了客人登记信息里的过敏药物。
“我想试试。”阿梅攥着报名表的手指关节发白,她的制服袖口还沾着淡淡的柠檬清洁剂味,“我妈以前在村里给人做月嫂,她说照顾人跟种茶树一样,得知道根在哪。”
选拔现场设在民宿的多功能厅,林深特意请来了杭州柏悦酒店的前客房总监做评委。当被问及“如何处理客人在深夜要求吃现做的笋干烧肉”时,阿梅的回答让评委们眼前一亮:“后山的毛笋现在正是旺季,厨房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