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脏跳动的地方。”
我忽然想起那些城市中日复一日的忙碌:地铁人流、高楼冷漠、时间像刮刀一样从生命上削下一层层感知。而此刻,我坐在雪山脚下的一处火塘旁,听着一个藏族阿妈讲述“心脏的声音”,心中竟泛起一种久违的温热和清明。
第二天清晨,我在村里的小学校见到了才建老师——一位大学毕业后主动申请扎根边地的藏族青年。
他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给孩子们讲《格萨尔王传》,还教他们用简笔画描绘雪山、牦牛和星星。他说:“我希望他们记住自己的文化,但也看得懂世界的地图。”
孩子们对我这个“写书的阿叔”很好奇,纷纷围着我问:“你见过海吗?”“广州有草原吗?”“你也跳过锅庄舞吗?”
我拿出手机,给他们看我在海南拍下的海浪、在内蒙古草原拍下的骏马,还有我在香格里拉跟着跳锅庄的视频。他们一边惊呼一边欢笑,仿佛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才建老师轻声说:“阿蒙,我们不怕贫穷,怕的是孩子们不敢做梦。”
我点点头,心中默念:这些孩子,就是交响曲最清澈的前奏。
有个叫旦增的小男孩跑来牵住我,说:“叔叔,我长大也要写书,写山神、写牦牛、写我们村。”
我被这句话击中,内心像被突如其来的一束光照亮。他的话仿佛是远方某个乐章中被提前奏响的一串音符,纯净、响亮、不容忽视。
下午,我随着村民们一同登上村后的山头,那里有一座不起眼的石庙,供奉的是地方山神——人们称他“达那鲁布”,意为“守风之神”。
每年冬天来临前,村里人都会聚在这里,献上新酿的青稞酒、牦牛奶酪,还有家中最好的香。
我站在庙前,闭上眼,聆听风穿越经幡的声音,那是大自然在低语。我忽然想到,在这遥远的雪山脚下,人类和自然并非对立,而是同频共振的共生体。
我默默写下:
“一人行走天下,十指弹奏大地。 唯有在风马之间,方知灵魂有声。”
这是我给这一章《地球交响曲》的副标题。
夜晚,阿妈再次请我围坐火塘,她的孙女唱起藏族民歌,旋律空灵清澈,如同夜空中某颗星星发出的声音。火光映照下,屋里的每一个人都像一个音符,被我记在了心里。
临睡前,我问阿妈:“你觉得,什么是幸福?”
她想了想,轻声说:“每天早上能看到山还在,晚上火塘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