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下:
“老巷不老,是记忆的脉络, 墨玉人的生活,在光影交错中闪耀。”
离开县城,我骑马前往昆仑山下的一个小村落。这里海拔陡升,气温骤降,云雾缭绕,村庄如同隐世桃源。白雪覆盖的山峰矗立在远方,仿佛守望的祖灵。
村子旁有座清真寺,绿顶白墙,周围种满了沙枣树。村民们每日虔诚礼拜,也尊敬山神与自然万物。他们说:“昆仑是母亲山,它给我们水、玉、草地和方向。”
我参加了一个小型的祈雨仪式。长老们焚香,吟唱古老的祷词,孩子们用柳条编织祈福的花环,挂在树枝上。风吹来,花环随风摆动,像一首温柔的歌谣。
此时此刻,我仿佛能听到山与人的对话。无声,却厚重。
我写下:
“信仰,不是高高在上的词语, 而是每日与自然相处的方式。 昆仑之南,是人心最本真的安宁。”
墨玉县虽然地处偏远,但并不与现代割裂。县城的街道整洁,学校明亮,医院干净,处处展现着新时代边地发展的成就。电商、直播、旅游新业态正在悄然改变这片土地。
我参观了一家以“玉文化”为主题的创业园。年轻人们用短视频展示玉雕过程,吸引外地游客前来购买,也让更多人了解墨玉的故事。有一位女孩告诉我:“我以前只想逃离这里,但现在我觉得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值得讲故事。”
那天,我看到几个青年用无人机拍摄和田玉的纪录片,镜头缓慢扫过玉河流域,镜头下的玉石静默无言,却在光影中发出柔亮的光。镜头之外,是一位青年蹲在沙滩上挖玉,满脸阳光。我问他怕不怕一整天一无所获,他笑着说:“总得有人,愿意在泥沙里相信光。”
我驻足片刻,望着远方的河道,忽而有一种奇异的感动。那是一种不为回报、只为执念的坚持。
晚些时候,我应邀参加当地青年的篝火晚会。草地上,火光摇曳,青年人跳起赛乃姆舞,汉族小伙唱着民歌,维吾尔少年弹着冬不拉,所有笑声汇成一首多民族的青春赞歌。
我写下:
“墨玉,不再是远方的代名词。 它正以自己的方式, 在历史与当下之间,步步生辉。”
夜幕降临,我独自走在墨玉河岸边,远处是沉静的昆仑,近处是潺潺的流水与星光。
天边一轮明月升起,映在水中,如一颗璀璨的玉石,似曾相识。沙漠的风轻轻吹拂我的面庞,吹动胡杨与芦苇,一切沉默,却仿佛有无数声音在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