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请看,”王教授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整个会场,带着一种金石般的铿锵质感,“看这笔画的‘肉’,这线条的‘骨’!”他枯瘦的手指精准地点向屏幕上现代手稿的某个字,“起笔处,这微不可察的、几乎被现代书写速度掩盖的圆润顿挫——蚕头之韵犹在!”指尖滑动,落在收笔处,“再看这里,虽无刻意分叉,但那笔锋自然提起时带出的、极其细微的向上逸势——燕尾之神未绝!”
他猛地抬起头,目光如同两道实质的光束,扫过全场,最终落在苏明远沉静的侧脸上:“这不是简单的模仿,更不是拙劣的伪造!这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是跨越了三百年时光冲刷,依旧顽强流淌在血脉深处的书写本能!”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斩钉截铁,“它被现代书写的自由意志所包裹、所融合,却从未被真正磨灭!这正是文化传承最鲜活、最无可辩驳的铁证!它就在我们的眼前,就在这墨痕的呼吸之间!”
会场里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低低的惊叹和吸气声。无数双眼睛死死盯着那两份跨越时空的墨迹,试图捕捉王教授指出的那些细微到极致的关联。那种震撼,不是来自惊天动地的发现,而是来自这纤毫之间、如同宿命般顽固延续的生命力!它无声,却震耳欲聋。
苏明远的心跳,在王教授那锐利如刀的目光扫过自己时,猛地漏跳了一拍。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感受瞬间攫住了他。是释然?三百年的孤魂,终于被这最严谨的“物证”所锚定。是荒诞?自己前世跪接金册、诚惶诚恐的瞬间,竟成了今生论证自己存在的基石。更是……一种沉甸甸的归属感。那早已融入他灵魂深处的书写习惯,那被他视为理所当然的笔尖律动,此刻被赋予如此重大的意义,让他指尖托着的那份沉重的拓片,似乎也带上了一丝血脉相连的温热。他下意识地用拇指的指腹,隔着冰冷的玻璃,轻轻摩挲了一下拓片边缘那凌厉的刻痕。
“这,只是其一。”王教授的声音将众人从笔迹的震撼中拉回。他放下金册,目光转向苏明远手中那份巨大的拓片,以及拓片旁边那幅精密复杂的基因图谱。“西安地宫,那座沉睡了三百年的时光胶囊,不仅提供了金册,提供了无数印证庆朝社会风貌的器物,更重要的是……”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汲取某种力量,“我们对地宫核心区域的木构件、丝织品残余、乃至封存于玄铁碑附近的少量有机残留物,进行了最严格的碳十四交叉测年。”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击在寂静的空气里:“所有数据,高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