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教化,其精髓在‘明序’‘和众’‘养心’,此精髓,可补契约法治冰冷之隙。让古代智慧,活用于现代之‘国’,传续于古今之‘道’,此即吾辈‘现代殿试’之终极命题……”
沙沙的刻字声在大厅里回荡,如同时间的秒针在坚定地走动。台下,前排几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身体微微前倾,浑浊的眼睛死死盯着苏明远移动的刻刀,嘴唇无声地翕动,仿佛在同步辨认、咀嚼着那每一个跨越时空而来的思想结晶。后排的年轻学子们,则伸长了脖子,脸上交织着震撼与懵懂。闪光灯不知何时停了,只剩下刻刀与竹简摩擦的清冷声响,一下,又一下,敲打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刻完最后一个字,苏明远放下刻刀,轻轻吹去竹简表面的浮屑。那卷新制的竹简,承载着古文字与今思想的碰撞,静静地躺在他膝前。他没有立即起身,而是抬起眼,目光沉静地望向台下。那眼神,穿越了千年的风霜,带着洞悉一切的智慧与悲悯。
“庆朝光启版《会典》卷七十三,‘工部·匠作司’开篇有言,” 他的声音再次响起,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奇异的韵律,如同在吟诵古老的祷文,“‘匠之至道,首在敬物。物有灵性,非死器也。倾注心神,视若己出,则器成自有魂魄,历千载而不朽。次在专精,心无旁骛,穷极毫厘,方得鬼斧神工之妙。终在传承,薪火相继,不令古法湮灭,乃匠人立身之本,亦文明存续之根……’”
他的背诵流畅无比,没有丝毫停顿或犹豫,每一个字的发音都带着一种古老而独特的韵味,仿佛那卷早已化为尘土或深埋地底的《会典》,正摊开在他灵魂的案头。
就在他话音落下的瞬间,演示台后方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应声同步投射出一张高清扫描图片!那是几天前才从地宫核心秘库中清理出来的一卷残破竹简的照片。竹简色泽黝黑,边缘多有朽坏,字迹也因岁月侵蚀而模糊不清。然而,在苏明远刚刚背诵的那一段文字对应的位置,经过技术复原和放大处理,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一列列古奥的文字——与苏明远口中刚刚流泻而出的字句,分毫不差!连那独特的句读停顿,都严丝合缝!
“上帝啊……” 观众席前排,一位金发碧眼、戴着金丝边眼镜的老学者,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手中的笔记本“啪”地掉在地上。他死死盯着屏幕,又猛地转头看向台上身着澜衫、平静诵念的苏明远,脸上写满了极致的震惊与无法理解的敬畏,仿佛看到了活生生的幽灵从历史深处走来。他喃喃自语,声音不大,却因过于激动而微微发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