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虏赎买谈判拖太长的时间也没有效果了,最终会导致英法两国放弃赎买。所以,奕欣和沈云峰书信商量之后,也授意加快谈判进程。
查理.义律和巴夏礼都是比较有耐心,也熟悉中国的外交官,在这场拉锯战的谈判中能够控制好情绪,一直坚持着。
最后的问题就是在赎买的价格上,清廷从鸦片战争的赔款2100万银元,降低到1200万银元,这是因为英方提出600万不是赔款是赔偿收缴鸦片的费用,还有300万是商人的赔款,这两项,英国政府并没有得到任何实际的入账。
在1200万的数额上,查理也是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英法联军被缴获的军舰和武器对清廷已经是一项巨大的收入,而谈判中并不能赎回,这个价格太高。
在继续的谈判中,清廷又降低到1000万银元的价格。在查理等人请示了英国和法国政府之后,依然觉得太高。
几番来回,到了9月份,英国人和法国人决定放弃赎回印度籍士兵,仅仅赎回英法籍士兵,这部分在名册上大概只有3千多人。
不赎回印度士兵?沈云峰哑然失笑,欧洲人确实不把阿三当回事,但也好,不然这批印度籍士兵回去之后会卷土重来,这批阿三在中国打过仗,能再次参加的话,说明心理上很强大,是有战斗力的老兵,不赎回正好。
十月份,正式签署了协议,600万银元的价格,赎回了三千多名英法军官和士兵,这些人将在上海交接,由英法负责对接商船运回去。
600万银元,约合白银将近500万两,对清廷的经济有很大缓解的作用,尤其是在建设船厂、煤矿以及炼铁厂的工业建设方面。
英法的俘虏兵其中一部分能赶回家过圣诞节了。当然,“丰南号”从天津撤回的时候黑下来的一批军医和技工,包括清廷后来也黑了一些技术人员,这些人都上了战死人员名单,肯定一时半会回不去了。
印度籍士兵被清廷全部发配到西北和东北,继续当清廷的奴军,既然侵略中国,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
至此,中国境内,除了山东河南安徽交界处还有捻军余部在活动,就剩下广西的“大成国”两路需要镇压的。
“大成国”一看形势的变化,已经联系“丰南号”,请求“丰南号”帮助出海,像石达开部那样。
“丰南号”乐见其成,与清廷协商之后,清廷答应按石达开部政策处置,出海时间摆在战后安排。
清廷总算是从这十来年的焦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