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事情讲清楚,非三言两语可以。碰到这种长篇大论,徐荣习惯轻摇随身之画扇侃侃而谈,表现出一些些的忘乎所以。但见对面的曹大统领盯着自己手中折扇转动了几圈眼球,眼神中流露出明显的厌恶感来,始知外界关于梁山五子不善隐藏情绪的风传是为千真万确,于是慌忙收起折扇,正襟危坐。
汉地九州征收赋税和徭役有免税政策,有功名在身的士绅享受免役,名下一定数量田地可少交或完全免税(秀才、举人等功名可免税田亩数量相差很大),这一方面是朝廷对这些人的优待用于笼络士人,另一方面则是士绅阶层钻空子的结果。而普通百姓该交的不该交的税赋一个大子也不能少。税是税,役是役。税多为田税,按照税率有多少田缴多少税,役则是徭役。明初时士人虽有优免但朝廷免除的只是他们的杂役而非赋税。嘉靖二十四年朝廷出台优免条款,确定各级士人优免额度:京官一品优免役粮三十石、人丁三十丁,以下递减,至九品优免役粮六石、人丁六丁;外官减半;举、监、生员优免粮二石、丁二人;致仕优免本品十分之七。万历年对士绅的优免政策进行升级:现任甲科京官一品免田一万亩,以下递减;外官减半;致仕免本品十分之六;未仕进士优免田最高可达三千三百五十亩,未仕举人优免田一千二百亩;生员、监生八十亩。
看见了吗?甭管在职的退休的、当官的在野的,一免到底,力度空前。
看清楚了吗?是万历年,不是万历帝。出台这项免税政策的究竟是谁?不言而喻。
直接优免士绅阶层税赋和杂役,之所以用田亩数来作为优免杂役的额度是因为许多杂役都被算入田税之中,杂役能折算成钱。有政策就有算计,朝廷和地方的博弈从古至今。朝廷的规定是规定,下面的执行是执行,具体就是大量士绅和官员勾结将徭役和税赋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士绅有一种骚操作就是勾结官吏偷偷将自己的土地划到百姓身上,这样官府收税的时候就到百姓家里去收取,搞得很多草民明明没有多少土地却要缴纳大量税赋。老百姓不光要缴纳国家定下的正税,各种地方摊派和杂税也别想跑,摊派和杂税可比正税狠多了!明朝正税其实不高,奈何官员上下其手贪污腐败,地方官定下的各种摊派让小民活不下去。为有口饭吃,百姓开始想办法逃税,最有效最好用的方式就是投献。自耕农和富户主动变成黑户,将自己的田地投献给有功名的士绅,不仅不问士绅要一分钱还每年倒贴银子给他们(地租),这看起来很不可思议但却是可行操作,基本逻辑是这样的:我成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