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回来多半是不可能的。
虽然宗预的来信中,说他已经让汉东的董厥做好了准备,随时可以调往汉中平乱。
不过刘谌却并不打算动用汉东兵马。
因为此时眼前还有一个比董厥更加合适的人选。
“文曹,汝先前随霍卿镇守南中。”
“当对南中颇为熟悉,说说你的看法?”
杨稷听到刘谌的话,当即便开口说道:
“禀陛下,臣自兴汉二年跟随关将军往塞外之后。”
“便对南中事务不再熟悉。”
“不过以臣先前跟随霍将军之所见,此事确实有些棘手。”
“南中诸郡,汉羌杂居,当年霍将军奉朝廷之命镇守南中的时候。”
“用的便是恩威并施的手段,先是斩杀了一些不服朝廷管教的人,然后才坐下来和他们好好说话。”
“那些人慑于大汉武力强大,也着实老实了很多年。”
“但其心终是不服,故多年以来,霍将军都不敢轻易离开南中。”
“如今朝廷北伐,霍将军和范司农皆不在南中。”
“这些人便觉得有可乘之机,定会兴兵作乱。”
“且这么多年的隐忍,也必然积蓄了很多力量。”
“朝廷若不及时处置,恐有不测!”
“还请陛下早做准备!”
准备吗?刘谌笑了。
他从登基的那天,就在防着这些人。
他唯一没有料到的就是这些人居然会这么心急。
他前脚才刚刚把范长生调走,后脚他们就迫不及待的要动手。
他们倒也聪明,打着打造农具的名义,悄悄的给自己准备了不少铁料。
不过也该他们倒霉。
当初自己让那些中举出仕的人必须参与到农业生产当中去,本质上是为了让大汉的官实事求是的去做事。
而不是坐在县衙里脑袋一拍就做决策,绝不管这些决策适合不适合百姓。
没想到这个叫荀悝的居然会从这样小小的细节里面发现不对劲儿,并且立刻着手进行调查。
若是刘谌没有记错的话,此人应该还是颍川荀氏族人,在他参加科举的时候就已经暴露了身份。
当时刘谌并没有刻意的去管他。
只是让刘谌感到意外的是,士族里居然也能出这么一个务实之人。
看来有些世家能传承千年,也不是没有理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