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郡,漾濞县。
已经升任县丞的荀悝在处理完政务后美美的伸了一个懒腰。
兴汉六年,荀悝放弃了家族给自己安排的康庄大道。
悄悄的和几个好友千里迢迢的到达成都。
参加了当年举行的大汉第一次科举并顺利高中。
随后便被朝廷分配到这里为官。
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荀悝就从一个基层的官员升到了县丞这个位置。
县丞,一县二把手。
若是荀悝还在魏国,这样的官职他根本就不屑于看上一眼。
以他的出身,起步最低都是一郡长官,运气好直接出仕庙堂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在大汉,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升到县丞。
是很不容易的。
荀悝也是到达漾濞后,才知道在兴汉元年的时候。
朝廷曾对地方官职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削减,剔除了不少尸位素餐的官员。
但同样的,朝廷也给了那些愿意实心做事的官员更好的上升渠道。
不看家世,不看出身,只看个人能力。
科举制度便是直接把这一点搬到明面上。
荀悝很喜欢这种氛围。
一个人最大的乐趣不是当多大官,有多大权利。
而是自己的能力能够得到施展,让自己的才华有用武之地。
收起案上刚刚处理完的政务。
荀悝打算去到田间地头一趟,看看马上到来的秋收。
他虽然不是农科出身,但到了地方后也亲自到过田间地头。
因为陛下说过,大汉的官员务实不务虚。
就在荀悝准备起身收拾东西的时候。
一个属下匆匆的走进来 ,手里拿着一份案牍对荀悝说道:
“荀县丞,这里有份文书需要您处理一下!”
荀悝顺手接过来放在桌案上:
“今天的公务已经处理完毕了,本官现在要去田间走访。”
“这份文书明天再说吧。”
岂料属下拦住荀悝说道:
“荀县丞,这是赵家今年要打造农具的请求文书。”
“马上就要秋收,要是不赶紧打出来的话怕是要误了农时啊!”
听到这话,荀悝不由得停住了动作。
去年的一场水患,让大汉遭了灾。
好在有当初范长生修建的那些水利设施,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