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珠讲完货币,端起茶杯润了润嗓子,感觉铺垫得差不多了,该说说“民生工程”了。
“陛下,”他放下茶杯,语气轻松了几分,“幽州这地方,什么都好,就是冬天太冷!滴水成冰!寻常百姓家,烧柴取暖,费时费力不说,烟熏火燎,还容易走水。买炭又太贵!臣在洛阳时弄出来的那个蜂窝煤和铁皮炉子,陛下还记得吧?”
司马邺眼睛一亮:“记得记得!那炉子好用!烟少,火旺,还省柴火!宫里都用着呢!老师是说……”
“对!”邵明珠一拍大腿,“臣已经在渔阳郡的封地,命人日夜赶工,打造了大批的铁皮炉子和蜂窝煤!今日就能运抵京城,开始售卖了!”
司马邺闻言,脸上露出由衷的喜色:“太好了!此乃利国利民之举!老师心系百姓,朕心甚慰!只是……”他顿了顿,想起洛阳时听到的传闻,小心翼翼地问:“老师,这蜂窝煤和炉子……定价几何?洛阳那边,听说可是日进斗金的好买卖啊……”
邵明珠一听“日进斗金”,老脸微微一热,下意识地摸了摸鼻子。他那些年在洛阳靠着蜂窝煤和改良炉子,确实赚得盆满钵满,连带着给神阙卫的经费都宽裕不少。这“奸商”的名头,看来连小皇帝都知道了?
“咳咳……”邵明珠清了清嗓子,努力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表情,“陛下!此一时彼一时也!在洛阳,那是权宜之计,为了筹措军资,不得已而为之!如今……”
他挺直腰板,声音带着一种“大义凛然”的慷慨:
“如今我大晋定鼎幽冀,陛下仁德布于四海!这两年幽州风调雨顺,粮食满仓,府库充盈!正是休养生息、收拢民心之时!百姓安居乐业,人口繁盛,方是社稷根本!这蜂窝煤和炉子……”
邵明珠大手一挥,斩钉截铁:
“臣决定了!平价!最低价!薄利多销!不!是微利保本! 要让顺天府乃至整个幽冀两州的穷苦百姓,家家户户都用得起!烧得起!暖暖和和过冬!少冻死一个人,就是为大晋多留一份元气!少死一个壮丁,就是为朝廷多添一份税源!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陛下!”
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情真意切!司马邺听得目瞪口呆,随即眼中爆发出强烈的感动和敬佩!
“老师!”司马邺激动地站起身,绕过书案,走到邵明珠面前,深深一揖,“老师高义!朕……朕在洛阳时,只闻老师……呃……经营有方,生财有道。万没想到,老师竟有如此悲天悯人、让利于民的胸怀!为了百姓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