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可,费钱极少,却能保一夜安眠,暖透全身!”
想到就做,周朔立刻唤来一名亲随:“速去请徐先生回来一趟,有新事交代!另外,通知柳诗诗小姐的商会,除了煤炉煤球,还需大量准备一种东西——宽厚平整的石板,或者结实的陶板、土坯砖也行,多多益善!”
刚冲出府衙没多远的徐凤,又被匆匆叫回,脸上还带着未散的激动与一丝疑惑:“主公,还有何吩咐?”
周朔拉着他走到一旁,捡起一根炭条,在废弃的公文背面飞快地画了起来:“徐凤,方才思虑煤炉一事,尚有一疏漏。
煤炉能解一时之困,却难惠及所有赤贫之家,尤其是老弱妇孺。吾思得一物,成本低廉,家家户户皆可自建——那就是火炕!”
他指着炭笔勾勒出的草图,条理分明地详细讲解起来:
“此物需建于屋内,紧邻灶台一侧。选好位置后,第一步是**平整夯实地面**。若地面为土地,直接夯实即可;若是砖石地,也需清理平整。随后,用土坯砖(或青砖、石块)砌起炕墙。炕墙高度约一尺半到两尺(约50-70厘米),宽度则依房间大小和所需炕面而定,通常六尺到八尺(约2-2.7米)见方或长方。炕墙需砌得方正、稳固,四角尤其要结实。炕墙内部空间,便是火炕的‘肚子’。”
周朔指着图纸,引导着徐凤,“这是火炕的关键!在炕墙内部,需用土坯砖或石块垒砌出盘旋迂回的烟道。烟道入口开在炕头一端,与灶台的出烟口(灶喉)紧密相连。烟道需设计成‘几’字形、‘回’字形或‘川’字形,目的是让灶膛产生的热烟在炕内**盘旋足够长的路径和时间**,充分加热炕体,而不是直接溜走。”
周朔喝了一口茶水继续, “注意两点:其一,烟道本身要有一定坡度,从灶口连接处(最高)缓缓向炕尾(最低)倾斜,确保烟气顺畅流通,不会倒灌回灶膛。其二,烟道上方需用宽厚的石板、陶板或排列紧密、特别加固的土坯砖(炕面支撑层)覆盖、封顶。这些石板或砖必须平整、耐烧、导热好,缝隙要用细泥,最好掺入麻刀或稷草增强韧性,仔细抹平封死,绝不能漏烟!”
“在覆盖好的石板/砖层之上,再铺一层约**两寸(约6-7厘米)厚的、由粘土、沙子和切碎的茅草混合而成的‘炕面泥’。茅草是筋,能防裂;沙土是骨,能透气导热。这层泥要反复捶打揉捏均匀,使其粘稠有韧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